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党建工作 >> 内容

《江苏历代贤吏故事》背后的精神密码

发布日期:2023-10-24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仔细研读《江苏历代贤吏故事》一书,感慨颇多。该书通过讲述海瑞、林则徐、王引之、郑板桥等江苏历代贤吏从学情形、社会历练、施政实践、致仕生涯的故事,从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时期这四个阶段,揭示了人生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当用心品读体悟历代贤吏故事,解锁书中蕴含的为民情怀、担当精神、清廉品质,以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梁”,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于“能以民心为己心,亦视官事如家事”中,感悟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书中壮年篇“陈宏谋以民心换民心”章节中曾谈到,在地方为官35年的陈宏谋,其中21年担任巡抚与总督,主政一方。他始终认为做官应秉持爱民实心,力求为民谋福利做实事。每到一地,他必先取地图悬挂在墙壁上,细细察看山川河道、村庄地貌,而后访求地方利弊,将宜行兴革之事分类编列,日积月累,辑成手册。他发文督饬下属,将民情土俗按要求逐条查清上报,也时常亲自考察民情,体察民间疾苦,考察官吏贤否,及时处理疑难悬案。党员干部应当学习他的精神气质,坚定为民务实的服务理念,以“钉钉子”的精神,树牢宗旨意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凡事循着群众的意愿,带着群众的想法,真正将“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掌握群众方方面面的诉求,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奋斗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

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悟 “慨然有志于天下”的担当精神。书中壮年篇“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章节,这样记叙:范仲淹前后为官35年,数进数出于朝堂与地方,先后扬历于中外甚至边疆,为国家安危、地方治理和民生福祉奋斗一生,直至病逝,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犯颜直谏和直道而行,范仲淹屡次被贬,但每次贬职,他都毫不后悔。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游之远”,无论富贵、贫贱、毁誉、欢戚,均不能动摇其为国尽责之心,在进退之间始终砥砺前行。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牢固树立“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理念,要敢于亮剑、冲锋在前,凡事主动出击,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落实任务不打折扣,遇到问题绝不拖延,解决问题绝不过夜,用担当攻克发展最难题,用担当开辟发展新境界,始终冲锋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

于“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中,感悟 “不愧苍天不负民”的清廉品质。书中壮年篇“ 张伯行第一清官”章节提到: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由山东济方道升任江苏徵察使。按照官场惯例,须向总督、巡抚、布政使送上见面礼,书吏开出单子,大约需银4000两,伯却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仅将从家中带来的土物分送督、抚,上司心中不快,一一璧还。从踏入仕途的第一天起,张伯行就给自己立下了几条规矩,一个原则就是,无论任官何处,绝不取地方一钱一厘。张伯行为官正直,清廉为政。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张伯行为榜样,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铭刻于心、植根于脑。时刻牢记“初”不可轻犯,“欲”不可轻纵,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守好权力边界,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将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和“工作圈”作为一种习惯,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