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非公经济 >> 内容

邵丹薇:志存高远“星”火燎原 商以载道“桩”点世界

发布日期:2023-07-14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邵丹薇,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武进区工商联副主席。高级经济师,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2014年,邵丹薇创办星星充电,成立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于 2020 年成功升级为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创性地采用“云-管-端”即“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成为数字能源生态的中国样本。

乘风而上披荆斩棘再启“星”篇章

2014年,已在燃油汽车行业深耕 10年的邵丹薇敏锐地发现,当时国际多家知名车企,如奔驰、大众等都在关注电动汽车,这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迎来巨大发展前景。

经过对行业的深入摸查,她发现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陷入瓶颈,充电运营投资大、回报慢、标准不统一等难题,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充电桩产业几乎陷入停滞。于是,邵丹薇果断选择转型升级,转身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成立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剑指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常州“星星充电”项目由此正式启航。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邵丹薇和其他同行一样面对着重重困难,不仅没有经验可循,还面临着人才、技术资金缺乏等各种棘手问题。面对这种困境,邵丹薇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这个题我们可以破。”

“没经验可循,就披荆斩棘出一条新路来。”凭借积累多年的汽车经销经验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能力,再加上引入互联网思维,星星充电颠覆式地推出了“众筹建桩”“私桩共享”“资产与运营分离”等商业模式,至2015年5月星星充电已在常州建设了约 1400 个充电桩。

敢为人先创新求变赋能“星”发展“两大难”的问题有了应对之策,但其他挑战仍然源源不断地涌来,怎么办?还是用创新来解决。“创新,就是当传统的老方法、老模式、老组织、老资本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用新方法、新模式、新资本、新技术、新组织来解决”。在邵丹薇看来,“充电桩”如同一根线,上游连接的是“电”,背后是一张包括光、储、配售、双向充电、多能互补在内的万亿级的能源互联网;下游连接的是“车”,背后是一张涵盖车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甚至衣食住行等在内的万亿级的产业互联网。“因此,充电桩是连接无形的能量世界与有形的产业世界的唯一能量入口、交易入口、信息入口、行为入口以及交互入口。”邵丹薇带领千名技术研发人员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一边通过推出和建设更多类型的充电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充电需求;一边基于物联网技术,推出云(软件&平台)+管(充电& 能源服务)+端(硬件设备)商业模型,让充电更加智能和高效。不仅如此,邵丹薇还提出打造“三网融合”,将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这三张网融合在一起,让星星充电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不只是一个运营商,更是一个有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历经9 年广泛布局,如今的星星充电已在全国 300 多个城市和地区推广;成为大众汽车保时捷、梅赛德斯奔驰、雷克萨斯、捷豹、路虎等多家全球知名车企的充电生态战略合作伙伴;与大众汽车、一汽集团和江淮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 CAMS;先后在全球设立多个研发基地,累计申请专利和软著超过 1000 项……按照“绿色、清洁、高效、低碳”的要求,依托成熟的“光伏+储能+充电”技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星星充电正为规模化推广应用“光伏+储能+充电”模式而努力。

商以载道“桩”点世界引领“星”未来

从业多年,在每一个阶段,邵丹薇始终秉承“商以载道”情怀。“我希望能够以商业作为载体,来承载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价值观。”万帮新能源的企业愿景是“桩”点世界,凝聚人心。“桩”点世界是硬实力,而凝聚人心是软实力。在充电行业、移动能源网生态构建的科研、项目落地、成果转化输出方面,万帮新能源率先践行并持续深耕,致力于成为行业进步的动力与担当。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与汽车强国,肩负着环保减排与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双重使命,使用绿电,意义重大。同时,国家围绕“双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能源数字化方面革新空间巨大。

今年一月,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邵丹薇发挥专长重点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详细阐述了当前充电设施在平台智联、技术标准、建设模式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与新基建的风口,邵丹薇信心满满。她表示,“交通电动化、能源数字化”领域广阔前景无限,她将始终聚焦于此,不负使命,抓住人类能源变革的伟大时代机遇,发挥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更高效率地创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全世界都需要的产品,尽己所能助推行业共同做大做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