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能源之都】“敢”字当头,“干”字为先,2023常州民企这样干!⑦
发布日期:2023-04-11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格力博以新能源园林机械领航者之姿,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
开年就开跑,起步即冲刺。新年伊始,常州市钟楼区工商联副主席企业: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深交所兔年新春首家上市公司。
格力博主要从事新能源园林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率先将锂电池作为绿色能源用于园林机械领域,是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从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先行者,成长为全球新能源园林机械龙头企业。
把握“油转电”契机,登顶全球新能源园林机械龙头
园林机械行业最早起源于欧洲,距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并且行业发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草坪和园林设备市场规模为324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455亿美元。
相对应的,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保持房前屋后草坪整洁漂亮,已是各国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工具也从一开始的手工工具发展到后来的燃油和交流电动力机械,而发达国家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也推动园林机械行业整体从燃油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革命性转变。
以北美为例,根据TraQline统计数据,燃油动力园林机械市场份额已由2010年的 57%下滑至2021 年的 35%,而新能源园林机械市场份额则由13%快速增长至36%。
在此趋势下,格力博于2007年便率先开发锂电园林机械,成为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先行者。15年来已形成逾1000人的研发团队,共取得相关国内外专利1463项,其中发明专利125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5件,主导或参与了9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受益于公司超前的产品布局,格力博新能源园林机械营收占比已超70%,具体产品包括割草机、打草机、吹风机、链锯等,并取得了多个行业第一,如首创80V的高电压高功率锂电智能产品、行业第一台新能源商用零转向草坪车、全球第一款锂电双刀双包割草机等。
截至目前,公司研发水平、产品性能、市场份额持续在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已是全球一流的新能源OPE品牌,获欧美头部商超如Lowe’s、TSC、CTC、Walmart、Costco、Menards、Leroy Merlin、Bauhaus等的共同青睐,相关产品在美国电商平台Amazon上销量排名第一。
领先的产品布局,头部的销售渠道,助力格力博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兼顾降本,成功构建锂电生态竞争壁垒
公司表示,在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公司深刻认识到新能源动力和智能技术对产业发展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影响,所以格力博始终注重产品生态系统建设。
当前,公司为打造以锂电池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已创新性地开发了40V、60V和80V等多个电池包动力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生态系统,消费者可实现电池包在不同产品之间的互通互用。结合公司在新能源园林机械领域具有的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成功构建该生态系统后,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竞争壁垒。
以目前主推的60V平台为例,公司已推出了40余款产品,每款产品中的电池包都能够在同平台的其他产品中无障碍使用。根据初步测算,此举将使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下降35%左右,客户粘性和复购可能性也得以大幅增强。
除此之外,公司推出的全球动力最大、割草速度最快的锂电商用割草车“擎天柱OptimusZ”,在降低人工成本和采购成本上也具备较大竞争优势。
据了解,这款产品标配GPS模块,能够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割草车的工作信息,也解决了客户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支持全天八小时割草,最大割草面积超过9万㎡,明显提高人均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而且在输出功率、割草速度、爬坡能力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的同时,其售价低于同类产品近1.3万美元。
前瞻布局,继续引领未来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直流电动力(锂电池)也非园林机械的终章,智能化、无人化、物联网才是未来的趋势,其中智能化、无人化更是家庭工具类的终极理想。
随着算法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应用,智能(无边界)割草机器人有望快速迭代、突破瓶颈、解决痛点,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研究数据,2020 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3 亿美元,2019–2025 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2%。
而格力博又一次领先行业布局。公司自2016年起便在瑞典成立了超40人的无人驾驶研发中心,积极探索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与园林机械产业的融合,现已开发出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坐骑式割草车等产品并已具备量产能力,第一代智能无人割草车也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问世。
下一步,年产500万件新能源园林机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可以帮助公司打破产能瓶颈,进一步提升格力博在新能源园林机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年产3万台新能源无人驾驶割草车和5万台割草机器人制造项目的投建,则有望将公司产品在新能源属性的基础上,赋能上智能化属性,保持产品持续竞争力,打开市场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