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港澳台工作 >> 内容

师生缘 海峡情

发布日期:2021-03-25  来源:武进区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每两月一期的《武进乡讯》如期而至,翻开,细读,已成我的习惯。“会务通讯”“乡长动态”“同乡投稿”“家乡讯息”……每个栏目、每篇作品都透过淡淡的墨香传递着亲情、乡情、两岸情。

台北市同乡会会刊——《武进乡讯》自1968年创刊以来,如今已至第544期,现每期刊印1100份,寄送给在台的武进乡亲。《武进乡讯》成为在台乡亲心中交流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成为武台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阅读了解会刊,也成为了我业务工作的“必修课”。这期的“乡长动态”一栏,我见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余宗玲。“《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的妹妹余宗玲,于20201028日四时三十六分在耕莘医院过世,享寿108岁。”虽然余女士已是高寿,但她的离世仍让我内心有着那么些的感怀与伤感。

余宗玲是台湾著名报业巨子余纪忠的妹妹,也是情系家乡,颇具爱国情怀的台湾知名教育家。她生于1913年,1925年毕业于城西女校(原常州西大街小学,1994年并入觅渡桥小学),后来赴杭州之江大学读书,又留学美国,历任台湾著名女子中学嘉义女中校长和大学教授,前后服务教育事业三十六年。

两岸开放交流后,心系家乡的余氏兄妹也开启了与家乡的交流联系。1991年,与故乡音讯断绝40余年后,余宗玲女士给常州的表弟恽正平先生写了第一封信。信中特别提出,请表弟代为探望当年女西校的级任、国文老师闵侠卿先生。她说:“侠卿先生谆谆教诲、诱导启发、奖掖备至、典范长存,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以服务小学为耻,师道可风。”近80年了,余宗玲对当年的闵老师“常在念中”。此情此景,使同样为人师的恽正平感到震撼,为了达成表姐的心愿,他到处奔走相告,费尽周折却得悉闵老师已经去世,只能去信告知,并将所获影像资料一并寄去以解哀思。得知昔日恩师已经辞世,余宗玲不免心生遗憾。为感谢母校,更为缅怀昔日师恩,她提出捐赠人民币一万元,以恩师名义设立学生奖学纪念金的想法。当常州市相关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动容地说:“海峡彼岸的一位老人,向当年的小学母校赠送奖学基金,并以当年的老师命名,其意义已远远超过奖学金数字本身。”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很快得以推进。1991年的教师节,“闵侠卿老师奖学纪念金”在常州市西大街小学(西校后更名为西大街小学)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1994年,其兄创办的华英文教基金赠款20万元,为觅渡桥小学筹建了“宗英电脑室”。(余宗英为大姐,抗战前在觅渡桥小学任教,早年病故。)

在其后的近三十年里,余宗玲女士先后四次对奖学金进行续赠,奖学金总额超十万,累计资助近千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说:“今天默默地投入,将来看到同学们在各行各业上以丰实的成果报效社会,那种精神上的喜乐,回味无穷。区区的爱心,也将随着身影的退休,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20185月,“闵侠卿老师纪念奖学金”本息人民币130063.96元,已经106岁高龄的余宗玲女士再次表达心愿,希望将奖学金结余款全部用来购置图书,放入学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普惠觅渡莘莘学子。

如今,当年捐赠的5226本图书,仍在觅小的学子手中传阅,奖学金背后的故事成为觅小“尊师重道”的生动教材,余宗玲女士心系家乡的跨海深情也将永远成为“常台情深”的一段佳话。(武进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台办主任 陈月波)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