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周令华的防护服之战:20多天,9000套防护服!
发布日期:2020-03-11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3月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批防护服的打包发出,周令华终于松了口气。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位于新北区河海街道天安工业村的常州展腾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推掉了好几个服装订单,临时转产,赶制了9000套防护服供一线使用。这些防护服,由政府采购下单,周令华以成本价给出。
17年前,父亲创办的工厂曾为非典生产防护服。17年后,儿子带领企业重回“抗疫”战场。他说:“一切,值得。”
时间倒推一个月。2月5日,周令华一家看到我市工信局发出的《致广大纺织服装等企业家的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纺织服装等企业临时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急需用品。“当时我妈就跟我说,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家的工厂也生产过一批防护服,送到了北京和广州,厂里应该还有几件样衣。”周令华母亲所说的工厂,是展腾的前身、周令华父亲1994年创办的乙之谷服装公司,当时以做企业防护服和职业装为主。抗击非典时期,公司曾专门开辟了一条生产线,生产加工防护服。至今还一直保留着企业防护工装的流水线。周令华在工厂库房翻出了三件女款防护服的样衣,还是当年以母亲为模特设计的。母亲穿上后,周令华拍了几张照片,发了条朋友圈。
很快,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问能不能生产防护服。经过报批、协调、制定方案、检查等复工流程,展腾成为河海街道第一家复工的企业。展腾承接生产的防护服,主要用于常州地区公安、社区等一线防疫人员和部分企业复工使用。虽然级别达不到医护类,但是生产环节的要求却没有降低。为此,周令华还找出了17年前防护服的设计图,第一时间联系了无纺布供应商,抢订了2万米的医用无纺布。没想到,准备物料的过程就很棘手——买不到辅料拉链了。原来疫情期间,拉链都要优先供给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无法自主购买。好在政府为周令华的企业出具了采购函,进行协调,拉链终于买到了。
2月9日,第一套防护服(日抛型)样衣完成了生产。周令华又发了一条朋友圈:“希望一线兄弟尽快穿上。”2月11日,防护服第一件大货成品终于下线。
最棘手的问题,还是人。周令华的公司,总共有员工40多人,复工召回19人,其中只有7人是一线生产工人。怎么办?周令华的老父亲周源,重新坐回了缝纫机前。周源16岁开始学缝纫,一直从事服装行业,今年已经65岁。即使做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拼缝程序,每天在缝纫机前一坐也要四五个小时,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只想着赶快帮忙。二三十年不踩缝纫机,年纪也大了,原本以为穿针会有困难,好在,穿得还可以”。周令华自己呢,就当起了司机。物资的装卸、防护服的配送,这位“80后”老板一手包揽下来。随着复工员工越来越多,周令华每天送货的数量也在增加,从最开始的几十件,到后期的500件。他的母亲和妻子,也经常到车间帮忙,做好防护服的包装等后道工序。
一套防护服的生产有十来道工序,原本的生产车间变成了流水线,连采购员和打版师也踩起了缝纫机,每一位员工都在和时间赛跑。陈会丽是车间的大师傅,做女装时装最有一手,这次负责防护服最复杂的一道工序——装拉链。防护服的拉链比较长,约有80厘米,每一条需要装三次。一次,由于缝纫机踩得比较急,针头碰上了拉链扣,五六厘米长的针头截成了三段,针尖蹦进了陈会丽的右手大拇指,一下子出了好多血。当时陪陈会丽去医院的杨会计说,拍片看到针头很小很小,根本没法取出来。好在医生说,不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公司想让陈会丽休息一两天,没想到她坚持不肯,从医院出来,又回到了缝纫机前,“现在大家都在为疫情赶活,我这点伤没事,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就在转产前,周令华了解到医院的发热门诊等一线防疫工作区域已经禁止使用空调。他到公司把库存的一批羽绒背心翻了出来,第二天就捐赠到了防疫一线。目前,公司已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但是周令华心里还有两手准备。“今天早晨,我们了解到国家鼓励防护服出口的消息,已经在对接供应商,如果有需要,我们将继续下一批防护服的生产。”
(源自常州晚报)
https://mp.weixin.qq.com/s/2JjTNM-xQWT_JwiS4vN2L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