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 内容

“未来我们肩上的责任会更加重大” ——记民进会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戴晓娥

发布日期:2020-07-24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2019年910日,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常州民进会员戴晓娥就是其中一位。

  戴晓娥女士现为常州民进教育综合三支部会员、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主任。这次,戴晓娥收获的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该奖项是国务院设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奖,每四年评审一次。

  从北京一回到常州,戴晓娥就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新的课题研究中。回想起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集体接见的情景,戴晓娥倍感自豪。戴晓娥说:“当时,一种找和骄傲油然而生,特别是指出我们国家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时候,教育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民族的复兴包括人才的培养,还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培植的,因此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非常有感触,未来我们肩上的责任也会更加重大。”

  戴晓娥1990年中师毕业,18岁就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教30年,对教育事业充满执着的爱。

  她推动新编教材的应用与发展。作为苏教版教材建设的核心成员,2003年至今,戴晓娥参与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从教材选文库建设、语文综合学习、作文与练习的设计等,为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2008-2013年,苏教版教材编写组委托华东师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专门设计、为提升教材编写者国际视野、仅安排8人参加的小学语文学科高级研修班,戴晓娥是其中之一。五年的学习,她对百年母语教育、国外母语教材、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等有了系统高位理解。主创策划研发《苏教版小语教材配套学习软件》(12册,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年出版),《苏教版初中语文优课资源》(6册,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年出版)。这两套基于教材的配套交互式学习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她行进在教学改革的征程上。戴晓娥长期专注课改,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致力改变语文课堂长期形成的“支离破碎、高耗低效“的现状,以整合的思想来重构语文教学,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新模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作为耕耘在一线课堂、基层教研的语文教师,戴晓娥和她的团队从长期困扰着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出发,基于“互联网+”环境,以整合的思想组织大单元,用真实情境下的大任务学习作为课程组织方式,把学习者推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体地位。戴晓娥介绍说:“当我们学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四季的雨》等散文的时候,我们把它放在春天的校园这样一个场景之下,结合实景再来看这些文本,就把孩子的生活和作品描绘的景象打通了,这个研究比较前沿,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由戴晓娥主持的《信息技术支持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于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项研究实践经历了16年。常州市共有10所学校,省内外112所学校参与实验,以技术支持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依据研究成果研发的1-9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电子资源和平台,累计应用超过300万人。

  她热心做好教育惠民服务。作为面向社会、服务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服务、咨询中心,为了使教育与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戴晓娥老师带领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专业的服务品质,做好教育沟通社会的纽带,教育主动服务百姓的窗口,引领常州市民文化新生活。常州公开课、青果在线学校、名师导学、青果公益文化沙龙、父母学堂、青苗义教等服务常州市民教育新生活的项目,已经成为常州城市文化靓丽的风景线,满足了常州人民不断提升的终身学习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城市教育文化新品质。她一心做教育服务,着眼常州大教育,努力创造“城市教育文化新生活“。

  从踏上讲台开始,她就对教师职业充满向往。15年的班主任、8年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经历,让她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深地爱上“育人”事业。在一线教学时,她追求“美好而有生命的课堂”,尊重孩子独特个性的生命体验,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数字化学习等研究,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经历学习,热爱学习;做科研,她强调“给每个孩子温暖而有尊严的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应该是公平、民主的,应该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生命场域;从事教师队伍建设时,她创新培训方式,构建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专业的自信和职业的幸福”。30年来,岗位不断在变,但对教育的爱却一直未变。

“未来已来,即使我们没有准备好,也应该出发,只有出发,才能到达!”戴晓娥表示,她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民进常州市委供稿)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