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内容

【迎华诞、忆初心、共奋进】甄贞:合作共事守初心 使命责任共担承

发布日期:2019-09-11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甄贞,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

作为2000年第一期无党派人士理论研究班学员,我在统一战线无党派大家庭里已经度过了20个年头,在组织的关怀培养下,先后担任了副检察长、检察系统第一位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回望来时路,铭记奋进史,鞭策守初心,激励同道人。

我眼中的初心,是为党之心。从高校到检察院,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转变。作为党外干部,在工作中如何与班子成员相处?在岗位上如何带好队伍?在不断思考中,我告诉自己,是党的统战政策为我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党和人民对副检察长岗位的要求不分党内党外,唯有始终与党同心,才能不辱使命。我抱定向班子成员、一线干警、检察实践学习的态度,在与党内同志合作共事中坚持分工不分家,当政法委征求意见需要座谈时,院里搞新闻发布会需要答记者问时,新干警入职教育需要讲课时,群众开放日需要接待来访时……只要组织和工作需要,我就毫不犹豫领受任务,班子和干警们戏称我是“救火检察长”,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越是身在党外,我越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党当好帮手。在首都政法系统测评背靠背考核时,很多干警对我的评价是“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党员”。

我眼中的初心,是真理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讲,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检察系统从事实务多年,我始终不敢丢掉学者的底色。我常常想,我国多党合作的魅力就在于,党内、党外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一起共事,各展所长、为国所用,那么我的优势在哪里?实践告诉我,就是要架起连接学府理论知识与基层工作实践的桥梁,实现法律理论与司法实务的互动,这是组织赋予的重要任务,也是自己的责任担当。我积极牵头创办《检察决策参考》《首都检察官》等刊物,创建首都检察理论研究系列丛书和品牌论坛,多次邀请学者到检察机关讲学、提供咨询意见,给学者和检察官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尽己所能推动学术界贴近中国国情、贴近司法实际、贴近百姓关注,鼓励司法一线的同志提高理论水平。这些工作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也树立了学者型检察官的形象。尤其是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我始终牢记我们党依法治国的理念,努力推动写在条文上的法律变成落到现实中的公正。法律人的初心和理想,组织对党外干部履职尽责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在处理棘手案件时,能够坦然抵制“打招呼”,坚持原则绝不“和稀泥”。在督促一起申诉多年的案件改判无罪后,当事人家属在给我的信中说,“有您这样正义的检察官,让我们对中国司法更有信心”。组织的肯定与群众的认可,是对法律人最高的褒奖。

我眼中的初心,是报国之心。作为无党派人士和司法工作者,我一直念念不忘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建言献策。曾经一段时间,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与其实有的监督手段不相适应。我积极建议院党组,将诉讼监督列为市人大专项审议议题,并依托统一战线平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多次反映。2008年初,我先后两次借助为全市人大代表介绍检察工作的机会,呼吁代表们督促出台地方立法。2008年9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抓住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这条主线,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全国首个关于诉讼监督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诉讼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其他省区市都先后出台类似决议或决定。

见诸行动,是对“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一要求的最好诠释。我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持之以恒地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努力工作、奔走呼号,力求无愧于法律人的称号,无愧于与党肝胆相照、合作共事的初心。

(来源:统战新语)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