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常州统情
发布日期:2019-04-04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2018年,常州统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奋进,努力破解难题,打造品牌亮点,推动创新实践,全市各领域统战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18年常州统战工作主要情况
大统战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市委定期研究解决统战工作重大问题,市委常委会年内专题研究统战工作8次。市委坚持将统战工作纳入全市党的建设和政治生态考核体系,有力促进了统战工作“四个纳入、三个带头”。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多党合作制度效能不断提升。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高度重视政党协商工作,市委全年共开展政党协商8次。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履职与日常行为负面清单制度。助力民主党派履职尽责,支持市各民主党派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考察调研、建言献策,市各民主党派全年完成重点调研课题66个,提交提案议案共245件,报送信息、社情民意共1400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500次以上。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共推荐产生10位统战名人、130名代表人士、653名各界精英,研究制定滚动调整办法,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131——一库三办法一清单”党外代表人士管理体系。积极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党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持续推进。搭建党委政府与非公代表人士沟通协商平台。先后召开全市民营经济情况通报会、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推选产生50名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民营企业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加强了对非公经济的法律服务。持续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截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660万元,已开设百人班、千人班、万人班共计43个,累计培训人员4289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试点工作创新开展。加强组织建设,成立市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实现市和辖市区两级组织全覆盖。探索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积极打造 “同心百人服务团”、“情牵社区心系百姓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等社会服务品牌。全面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四类群体、六类对象”的统战工作试点,初步形成44个具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实践创新示范基地。民族宗教工作稳步开展。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对全市农村宗教工作进行调研和整改。防范和抵御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加强互联网宗教活动管理。加强宗教团体建设,指导市级宗教团体顺利换届。我市《宗教活动场所不动产登记问题及对策建议》获得了2018年度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海外统战工作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江苏发展大会要求,打造“常州乡贤”品牌。制定《常州乡贤品牌工作实施方案》,充实完善名人名士信息库。在常州青果巷等打造海外统战考察交流基地。建立常州市为侨法律服务团、涉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为侨法律服务扎实有效。统战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全面开展“聚力新时代,服务新发展”品牌建设年活动,打造了三大类22个各具特色的统战品牌。“统战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名人名居名巷投入4400万元,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统战服务品牌”加快培育,“一党派一品牌”“一区域一特色”“一团体一主题”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统战工作品牌”加快打造,“常州新力”“常州新商”“常州乡贤”“常州光彩”品牌建设成效初显。
二、2018年常州统战各领域情况概要
围绕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要求,在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常州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战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各领域统战工作,为服务发展、维护稳定、增进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民主党派工作
常州现有民革常州市委、民盟常州市委、民建常州市委、民进常州市委、农工党常州市委、致公党常州市委、九三学社常州市委等7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民盟金坛区委、农工党武进区委2个区级组织,27个基层委员会,8个总支和291个支部,成员6303人。中共常州市委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相继出台《关于市委常委与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意见》《关于支持民主党派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约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民主党派履职尽责创造了良好条件,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民革常州市委员会。民革常州市委成立于1984年10月26日。第八届委员会于2016年11月进行换届,市委委员11名,主委卢明康,副主委高玉华、章文玉、陈建生。目前,常州民革共有成员369人,设4个专门委员会,4个基层委员会,17个基层支部。近年来,常州民革以创建“学习型、智慧型、活力型、创新型、和谐型”参政党为目标,积极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进展。民革市委以“中山博爱”为特色品牌开展活动,着力打造“中山博爱讲堂”“中山论坛”“中山博爱之家”“中山博爱工程”四大平台,充分发挥民革在服务大局、建言献策、推进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的资源优势和作用。
民盟常州市委员会。民盟常州市委成立于1951年5月。第十三届委员会于2016年11月进行换届。目前有市委委员31名,其中常委13名。主委许峥,副主委沈惠平、魏继斌、黄勇、完利梅、张翠娥。目前,常州民盟共有盟员1855名,1个县级地方组织、6个基层委员会和6个总支、94个支部。近年来,常州民盟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履职尽责,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出版《同心故事》《追寻之旅》等理论文化书籍;参与拍摄《风雨同心李公朴》《百岁学人周有光》《史良》等电视人物传纪片,《口述历史》专题资料片已拍摄完毕,正在后期制作中。建有北门书屋、溧阳读书台等“盟员之家”22个。打造“光明系列”社会服务品牌,包括进行教育帮扶的“烛光行动”,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阳光行动”,助力大学生成长的“星光行动”,社区服务的“霞光行动”以及社会帮教的“春光行动”。目前,常州民盟对这些品牌进行了有机整合,积极打造“常盟在线——公朴战友在行动”特色品牌,不断集聚品牌效应,提升盟务工作水平。
民建常州市委员会。1956年6月12日,选举产生民建常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刘国钧同志为主任委员。2016年12月,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委员会,唐华新为主任委员,芮永全、徐红、雷卫宁、杜爱祥为副主任委员;2018年7月,增选李东华为副主任委员。市委会共有28名委员,其中11名为常务委员。目前,常州民建共有会员1220人,设有5个基层委员会、52个支部,9个专门委员会。近年来,常州民建秉承优良传统,继续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会员不忘合作初心,坚定理想信念。重视参政议政工作,2018年被评为民建江苏省委“2018年度报送参政议政成果先进单位二等奖”、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社情民意录用总分名列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第二名;《关于建设我省光伏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议》被民建江苏省委采用为集体提案、《加快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被民建省委采用为大会发言;集体提案《以发展立体绿化引导传统绿化产业转型升级》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社情民意《建议社会反欺凌组织介入校园霸凌防范》被中办录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着力建设“思源”社会服务品牌,建华课堂、“思源•暖心行”、“思源•志愿行”、“思源•春天里”四大子品牌联动发力。“思源•暖心行爱心捐助仪式”、 “思源•暖心行关爱老会员”、 “思源•暖心行呵护困难家庭”、 “思源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常州民建律师志愿服务团的成立更是进一步凝聚会内专业力量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民进常州市委员会。民进常州市委成立于1984年。2016年11月,选举产生民进常州市第八届委员会,蒋必彪为主任委员,顾征英、刘金曙、胡金芳为副主任委员,市委会共15名委员。目前,常州民进共有会员845人,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经济、政府、司法及中介机构等领域。设有38个基层组织,4个基层委员会,1个总支,8个专委会。近年来,民进市委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及相关纪念活动,不断加强会史教育,丰富思想建设方式。始终将参政议政作为工作的重点,三年来共上报信息超过700篇,多篇被全国政协、民进中央采用,并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信息工作连续多年在民进江苏省各市级组织和市统战系统中排名第一,连续9年被市政协评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坚持以打造品牌为抓手,积极开展“同心•彩虹行动”“同心•阳光助学宿迁行动”“同心•春风行动”等品牌工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不断扩大民进的社会影响力。
农工党常州市委员会。常武地区是江苏农工党发源地之一,1931年常武地区农工党创始人刘焯等人就在南宅地区开展组织活动,农工党常州市委会成立于1955年5月。2016年11月,选举产生第十二届委员会,陈建国为主任委员,朱静雅、杨伊林、陆雅芬、祝正庆为副主任委员。市委会共有31名委员,其中9名为常务委员。目前,常州农工党共有党员1109人,设1个县区级地方组织(农工党武进区委),47个基层组织,9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农工党常州市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编撰《常州农工党志》、建设武进南宅常州农工党史陈列室等。着力提升参政议政质量,连续4年参与市政协“一号提案”。2012年以来共完成重点调研课题106个,其中农工党省委立项课题23个。自2012年起,依托“健康家庭百千万工程” 和“春雨行动”两大品牌,开展义诊、讲座等活动426场(次),参与党员1193人次,受益群众9.6万人。
致公党常州市委员会。致公党常州市地方组织成立于1983年,市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历经7届。2016年11月,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蒋鹏举为主任委员,赵彤、谢海为副主任委员,2018年12月,增补李青为副主任委员。市委会共有委员13名。目前,常州致公党共有党员343人,主要以有侨海背景的人员为主。设6个专委会,4个基层委员会,3个直属支部。近年来,致公党市委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依托“致公讲堂”,挖掘党员先进故事,引导全市党员学习榜样,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围绕常州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开展专题调研,多篇报告被转化为中央、省两会发言及提案。同时,致公党市委入选致公中央参政议政工作联系点。积极致力于开展“引凤工程”,为常州的高校院所和企业引进了16名海外博士,其中包括哈佛博士等高端人才。“引凤工程”将不断吸引海外博士来常创新创业。
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员会。1985年9月,九三学社获中共常州市委批准建立九三学社省委直属小组,1986年8月,获九三学社省委批准正式成立市委会。2016年11月,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胡伟为主任委员,张立莹、江冰、吕鹏飞为副主任委员,市委会共有委员13名。目前,常州九三学社共有社员562人,设3个基层委员会,27个支社。近年来,九三学社市委团结带领全市社员继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九三学社市委报送的信息曾获得国家、省、市领导批示,被多个部门采纳实施。发挥全省乃至全国社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科技优势,送科技下田间,送健康进社区,在全市成立4家农业科技服务类、2家医疗服务类、1家综合服务类“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形成了具有九三学社特色的服务品牌。
(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常州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象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校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大专以上学历)人数50万以上,市级无党派人士、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高级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人士、归国留学人才约1600人。无党派人士中市人大代表59名,市政协委员88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市人大代表41名,市政协委员21名。
常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2007年10月成立常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目前有会员103人。常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是由全市各界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统战性、知识性、联谊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以无党派人士为主体。主要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中党外知识分子组成。现任会长为杨伟红,副会长为贡浩平、张加林、吴惠盐、王军文、管黎芳、何海平、周 伟、张洪文、周庆明。常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下设:经济科技、城乡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社会法制四个专委会。联谊会致力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联系沟通、建言献策、服务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统战工作省级试点工作。坚持“以一带六”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统战试点工作,带动融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他5类群体及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整体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形成了市现代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打造统战工作孵化平台“双孵化”工作模式、武进区创客工寓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圆心,构建空间圈、思想圈、组织圈、成长圈、服务圈“五圈联动”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打造了11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示范基地。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试点工作。围绕“夯实基础,创新实践,全面推进”的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四类群体、六类对象”的统战工作试点,市级层面开展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试点;6个辖市区层面按照“两地一类人员”的模式,开展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3类群体统战工作试点。打造“1+6”工作品牌体系。紧紧围绕“凝新、汇智、聚力”目标,以“开设新课堂、培养新英才、建立新家园构建新智汇”四大项目为牵引,加强与辖市区联动、与相关部门联合、与社会各界联通,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及统战资源,形成聚力参与品牌建设的良好局面。各辖市区着力创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品牌,溧阳市“凝新聚溧”、金坛区“金沙同心荟”、武进区“梧桐新叶”、新北区“新融心•慧联”、天宁区“宁新汇智”、钟楼区“新力新为”,形成了“常州新力”“1+6”品牌体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成立。2018年1月20日,常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成立大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是由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组成的具有统战性、民间性、专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目前有会员117名,包括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四个方面的代表人士组成。现任会长为陆刚,副会长为卫新、史铭、朱炳国、郝秀凤、钱钰、高纪庆、裴伟明。常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下设: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分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分会、自由职业人员分会、新媒体从业人员分会。联合会致力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导、联系沟通、建言献策、服务社会,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奋力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三)民族工作
常州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共有48个少数民族,户籍少数民族人口1.78万人,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近5万人。全市现有清真寺2处(市区、金坛各1处),西藏民族中学1所,回民聚居村1个,回民墓地4处。我市在助推少数民族全面实现小康工作上走在了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共申报中央和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00多万,培育少数民族致富项目48个,惠及农村少数民族群众700余户。截止2018年底,常州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依靠勤劳致富已基本达到当地人均生活水平。武进区雪堰镇城西回民村作为全市唯一的回民聚居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生态文明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
雪堰镇城西回民村特色富民屡获殊荣。雪堰镇城西回民村位于武进雪堰镇城湾山区,该村总面积5.08平方公里,耕地2600亩,山、林地3600亩,村民小组27个,总人口2899人,其中回族有96户330人。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城西回民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村致富路,从一个昔日穷山沟里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我市建设全面小康村的样板。2009年6月被省民委授予“江苏省民族团结和谐小康村”光荣称号,2009年9月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6年10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2016年12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评选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
常州市流动穆斯林服务和管理机制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常州市有流动穆斯林群众近万人。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水平,常州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紧扣流动穆斯林的特点和需求,着力构建流动穆斯林服务管理的领导协调机制、信息动态掌控机制、需求保障机制等,流动穆斯林服务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相关工作被中共中央统战部评为“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
西藏民族中学。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创办于1985年,是全国首批落实国务院“智力援藏”精神的内地西藏班(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等荣誉或称号。现有教职工56名,12个教学班,目前在校学生473人,生源来自西藏各个地区。办学30多年来,学校为来自西藏地区的每个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使之成为西藏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团结的使者。截至目前,学校已经输送毕业生3000多名,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西藏各条战线建设的骨干力量,为促进西藏繁荣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宗教工作
常州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五大宗教齐全,并设有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市基督教协会等6个市级宗教团体。全市批准设立和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175处(佛教85处,道教17处,伊斯兰教2处,天主教5处,基督教66处),其中,寺观教堂43处;已认定备案教职人员450余人,宗教信徒40余万人。
天宁禅寺。常州天宁禅寺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被称誉为“东南第一丛林”。天宁禅寺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开山祖师为禅宗五世祖牛头宗始祖法融禅师。天宁寺名僧辈出,法规严格,仪式隆重,念佛、讲经、传戒等法会兴盛,僧人重视佛学研习,曾设毗陵刻经处,制版印经,流通各地。乾隆六次南巡,三幸天宁,御书“龙城象教”。1949年后,常州市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天宁寺,使千年古刹得到保护。1980年9月重新对外开放。总高153.79米的天宁宝塔于2007年4月落成并对外开放。2010年4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天宁宝塔时,欣然题词“神州大佛塔”。
宝林禅寺。宝林禅寺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淹城遗址所在地。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舍业无为祖师创建宝林寺,历尽兴衰。1949年4月常州解放时,仅存寺宇30余间,1958年仅剩三间庙房作为仓库。1995年12月,宝林寺恢复开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筹建宝林寺观音文化园区,重新辉煌观世音菩萨的根本道场。2015年10月,91.9米的宝林观音阁落成,供奉39.9米高的三面十方观世音菩萨。
乾元观。乾元观位于被道家尊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金坛茅山东北部,是茅山道院历史上著名的“三宫五观”之一。最初秦时李明真人于此炼丹,古名“炼丹院”;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宗师在此造“松风阁”“山中宰相府”名噪一时;唐玄宗为玄静先生在乾元观敕建殿堂房屋。1938年10月,陈毅领导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挺进茅山老区进行抗日活动,司令部和政治部设在乾元观内。1993年,古观迎来了再度复兴的生机。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坤道修炼场所,乾元观以学道、修道、悟道、弘道为宗旨,积极推动道教文化的挖掘、弘扬和发展,频繁应邀出访海内外。
常州清真寺。建于明洪武年间,原名“真教寺”,又叫双桂坊清真寺。初建时十分简陋,在明万历、清同治年间均有较大的修葺。1996年,为适应时代需求,在原址翻建。2003年又因市政建设需要移建,于2006年10月建成。清真寺建筑呈阿拉伯风格,占地135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800平方米,主体六层,局部八层,雄伟庄严,金顶白塔,相映成辉,已成为常州市中心一景。清真寺内部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各类设施完备,大殿可容纳800余人同时礼拜。
常州市天主堂。隶属于南京教区,奉“天主之母”圣母为主保,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水杉路10号。由原来位于延陵东路的东门天主堂移地迁建而来,建成于2015年12月。常州市天主堂由由东南大学著名教授郑炘设计,有教堂、钟楼和办公楼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教堂长54米,宽32.8米,高38.55米,分为二层。一楼建筑面积825平方米,主要是生活区域和一个小的祈祷所。主堂在二楼,建筑面积988平方米。
常州市基督教堂(恺乐堂)。最早由美国传教士霍约翰于1916年筹建。改革开放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在“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方针指引下,1983年恢复宗教活动。随着基督教信徒不断增加,原本的“恺乐堂”就显得狭小了,而且年久失修。在政府大力的关心支持下,2001年,教堂在原地进行翻建,新教堂占地822平方米,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可容纳1300多人同时礼拜。
(五)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常州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在常州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至201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数达52.61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431家,民营经济增加值476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7.5%。全市工商联系统会员总数23334家,其中企业会员21263家,私营企业会员20851家;全市商会总数244家,其中行业商会112家,乡镇商会37家,街道商会18家,园区商会4家,市场商会2家,异地商会32家,村商会4家,私营企业协会1家,青年企业家商会、校园商会等其他类型34家。
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创新创业,强化责任担当,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常州市民营经济成就展。围绕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事记、转型升级、理想信念教育、党建工作、工作创新、商会组织、教育培训、光彩公益、企业文化、军民融合等内容,集中宣传展示改革开放40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民营企业家推选活动。围绕改革开放40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推选宣传50名具有标志性、典型性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弘扬常商精神,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常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传达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宣传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巨大成就,展示民营企业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风采,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努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优化服务,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先后举办全市民营经济情况通报会暨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通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听取企业家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畅通与民营企业的交流沟通渠道;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更加有效地支持和引导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常发〔2017〕13号)文件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一轮高层次、系统化的培训,重点提升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资本运作、现代管理、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等五种能力。截止2018年底,“百千万工程”已开设2个“百名领军型企业家”、12个“千名成长型企业家”和29个“万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的4289余名企业家和高管参加了学习。
常州光彩事业蓬勃发展。常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在市委统战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组织引领广大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征程中,谱写了奉献、担当、务实的时代华章,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培养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途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域防洪排涝问题。通过光伏电站建设,解决村级经济收入问题。通过光彩基金建设,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聚焦精准扶贫,协调市水利局和溧阳市投资700多万元,建设小石桥村排涝泵站工程;投入光彩基金450万元,在小石桥村实施“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成立300万元“五洋纺机百万光彩基金”,变“输血”为“造血”,推动小石桥村长远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形成扶贫“良性循环”。截至2018年底,全市百万以上光彩基金总数达312个,其中千万以上56个。2018年全市新成立百万光彩基金23个,千万光彩基金1个,实际到账资金4829万元,投入使用资金4262万元,实施光彩项目229个。
(六)海外统战工作
全市现有海外华侨华人5万余人、归侨侨眷5万余人,分布在54个国家和地区。在常台资企业1397家,台商1500人,台胞129人。我市在港澳台地区、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社团组织12个,在港澳台地区实现了联谊会、商会、同乡会的全覆盖。唐氏家族、刘国钧家族、赵国雄等海外名人在常设立6个公益基金,共计1285万元人民币。推荐安排港澳委员14人,占全市政协委员总数的3.4%。受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常州籍嘉宾137人,并建立568人的名人信息库,其中汤友富、唐崇兴等乡贤名士促成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常州,常州籍嘉宾蒋华良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剑春以及常州大学知名校友戴厚良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州籍院士侯云德获201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加强港澳台海外社团基本建设。目前,我市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共建有同乡社团组织12个,成员近3000人,其中包括:香港常州商会、香港溧阳同乡会、香港武进同乡会、香港金坛同乡会、澳门常州联谊会、台北武进同乡会、英国常州联谊会、法国常州联谊会、美西常州联谊会、加拿大多伦多常州联谊会、澳大利亚常武同乡联谊会和新加坡常州联谊会。港澳台海外社团努力服务当地旅居同乡,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大力推介家乡新成就,成为我市与所在国及地区在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
常州市侨联。常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于1979年,曾先后被中国侨联、省侨联授予“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侨联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常州市侨联现有主席1名,副主席5名,常委15名,委员33名,李音强为主席,王茜为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耿伟、钱福卿、贡毅、邓林红为兼职副主席,内设机构为办公室,工作人员10名。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侨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常州市侨联以“以人为本,为侨服务”为宗旨,坚持国内海外工作并重,老侨新侨工作并重,积极拓展海外工作和新侨工作,履行“服务经济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弘扬中华文化、参与社会建设”六大职能,团结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为种好常州幸福树,实现“强富美高”新常州贡献侨界力量。
常州市台联。常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于1985年,是居住在常州市的台湾各族同胞的爱国民众团体;是在党领导下,利用亲情乡情,以做台湾人民工作为使命,为最终实现两岸统一凝聚力量,具有同乡会性质的群众团体。主要服务对象为定居常州的台胞,包括新中国成立前从岛内来到大陆定居的台湾省籍同胞及其子女;包括解放后,因为俘虏、投诚、起义等原因而定居在大陆的台湾省籍老兵及其子女;包括建国初,受到祖国感召来到大陆定居的台湾省籍同胞及其子女;及最新认定的在大陆定居的两岸婚生子女。常州市台联现有会长1名,副会长2名,秘书长1名,理事7人,胡静为会长,段雅晟为秘书长,工作人员2名。
常州海外联谊会。常州海外联谊会是由常州各界代表人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知名人士及有关团体自愿结成,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联谊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88年9月,秘书处设在市委统战部海外联络处,负责日常工作和事务的管理。其职责为团结热爱中华民族的海内外同胞,加强联系、增进友谊、扩大交流,促进合作,为常州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七)党外代表人士工作
围绕统战工作的十二类对象,加大对优秀党外后备干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人员等的发现、联系和培养工作力度。目前已形成10位统战名人、130名代表人士、653名各界精英的名单。全市的党外干部总体配备情况较好,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18年底,市政府39个工作部门中,有16个部门配备了20名党外干部,配备比例达到41%;10个必配部门有9个配备了党外干部。市检察院配备1名党外领导干部。有4个人民团体配备了6名党外领导干部。司法局、规划局、知识产权局、地震局、工商联、侨联等6个机关部门配备党外正职领导干部。辖市、区领导班子中共配备党外干部27名。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市委出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在全市部署实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实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旨在适应新形势下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要求,推进常州市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服务“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具体工作目标是:宣传十位统战名人,遴选百名代表人士,培育千名各界精英。宣传十位统战名人:挖掘宣传十位有影响力的常州籍统战名人,弘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的优良传统,构建共同价值追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遴选百名代表人士:在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非公经济、港澳台海外社团等领域,重点遴选百名代表人士,发挥其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政治参与作用、在优化决策中的议政建言作用、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常州市统战各领域工作。培育千名各界精英:围绕统战工作十二类对象,培育千名各界精英人才。加大对优秀党外后备干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发现、联系和培养,建好党外人才和社会精英“蓄水池”,使其成为培育党外代表人士的阵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平台。
常州十位统战名人。在我国统一战线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具有重大历史贡献、深厚学术造诣、高尚人格风范的常州籍党外人士中,推选出常州十位统战名人。分别是:民主斗士李公朴、法学大家史良、数学泰斗华罗庚、国之大医吴阶平、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刘靖基、艺术大师刘海粟、“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国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
(八)侨务工作
2018年,常州市侨办组织海内外侨界联谊、考察交流、经贸洽谈活动30多场次,先后有10个海外人才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一批人才项目成功落户。组织开展2018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来自德国、美国和西班牙的82名华裔青少年在常学习生活12天。在《欧洲时报》《大洋日报》《美国侨报》等海外华文媒体制作5个常州专版,组织“海外华文媒体看常州”活动,21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来常考察采访,刊发12篇关于常州的专题报道。深化为侨法律服务,推动辖市区法院和侨办侨联建立涉侨纠纷案件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114户困难归侨侨眷家庭,发放慰问款物6万余元。组织发放沈有国助学基金,奖励资助学生105人,发放32.6万元。新增“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3家,分别是常州大学、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和常州市博爱小学,新增“江苏省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4家,分别是常州市文化馆、东方盐湖城、天宁禅寺、常州市方志馆,常州工学院设立“江苏省为侨服务工作站”,武进高新区挂牌“江苏省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九)社会主义学院
常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共常州市委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校,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我市统战系统的干部学校。近年来,始终坚持社院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的定位,着眼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规范培训工作,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培训水平,近3年来,共组织培训班54期,培训3300余人次。2015年5月,刘国钧纪念馆、瞿秋白纪念馆、李公朴故居被授牌为首批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2017年12月,李公朴故居被省委统战部授牌为首批江苏省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2018年共组织举办了“践行党的十九大•种好常州幸福树”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培训班、民主党派新成员培训班、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培训班、网络文化专题培训班、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培训班、统战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基层统战委员培训班和统战信息工作培训班等24个培训班次,1400余人次参训。
(十)机关党委
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由市委统战部总支委员会升格,于2017年5月16日成立,主要负责部机关和统战系统有关单位的思想、组织建设,领导机关工、青、妇等工作;负责部机关机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等工作。下设5个党支部:市委统战部机关支部、党派联合支部、市工商联支部、市侨联支部、离退休支部,共有党员78名。机关党委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放在建设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的总体部署中去推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统战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正努力构建以大党建带动大统战,以大统战促进大发展的格局。
(十一)常州同心文化交流促进中心
常州同心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是在中共常州市委统战部领导下,由常州海外联谊会、常州市创意产业协会、常州浙江商会、常州春秋龙城文化艺术促进中心等单位发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主要开展同心文化研究,调研常州地区的统战文化资源,研究政党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等统战文化;举办同心文化活动,制作推广同心文化书籍、影视作品,组织同心文化文艺演出和同心文化人才的挖掘与培育;开展海内外统战文化交流活动和组织同心文化培训等。
统战名巷--青果巷建设。青果巷统战名巷建设2017年已全面启动。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努力把青果巷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有重点有人物有载体有传统有特色有体验”的统战名巷和文化地标。青果巷自明清以来走出了100多位文才武略、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史良、刘国钧、刘海粟、周有光等老一辈著名的党外代表人士。按照总体规划和部署,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以“1个综合馆+3个主题馆+3个名人故居”(即1个统战名人综合馆,唐荆川博物馆、周有光图书馆、常州民盟盟史馆3个主题馆,史良、赵元任、刘国钧3个名人故居)为重点,深入发掘、整理和打造青果巷统战名人文化。
刘国钧文化中心。常州刘国钧文化中心是在中共常州市委统战部领导下成立的民办非企业组织,于2014年2月注册并正式成立。 旨是全面科学系统研究刘国钧,推动学习传承刘国钧文化精神,扩大名人刘国钧的社会影响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发挥重要作用。中心主要任务有完整建立刘国钧研究宣传组织网络,系统总结推介刘国钧文化精神,基本掌握并推动保护刘国钧文化遗迹,逐步形成一批宣传推广刘国钧文化精神的高质量成果。中心成立得到刘氏家族、查氏家族的支持和帮助,并由常州同心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常州海外联谊会,常州桑麻文化博览园有限公司,常州大诚集团纺织有限公司,常州创意产业协会等六家单位发起成立。
(十二)常州市统战理论研究会
常州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成立于1986年7月24日,是研究和宣传统一战线理论的地方性学术团体,由有志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个人或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研究会主管部门为中共常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接受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业务指导和登记管理机关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有《常州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章程》。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7年7月24日召开,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及理事。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会员共有101人。他们中有来自市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辖市区委统战部,全市各民主党派团体、高校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第七届理事会由23人组成,分别是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领导,各辖市区委统战部常委、统战部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负责人。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陆惠林同志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