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走访企业(二)
发布日期:2017-03-23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3月16日,市工商联与金坛区工商联一道走访调研金坛区中小民企。
▲多支持“小而美”企业
茅山脚下,金坛北大门,某塑料有限公司杨总热情迎接。“办公楼对面就是车间,先去车间看看!”。“不错,还是数控机床,可以的!”走访干部在车间里走了一圈不断点头,“企业不大,但是技术还算先进。”
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改制而来,主要生产各种塑料制品、服装辅料等。三十年来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往高质量发展,除了各类包装袋、企业还生产帐篷等旅游用品专门出口到欧洲。2016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销售2380万元,利税200万元,利润、订单等与往年持平,2017年投资了500万元新建厂房,已在开工建设中。
“企业近些年发展还比较稳定,但是市场竞争激烈,生意不好做。”杨总说,“高峰时期一年产值6000多万,现在市场萎缩了不少,产值稳定在每年2800万左右。算是稳步发展吧。”企业与国内大型原料供应商、优秀制版厂家、权威设计机构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主动向彩印等方面发展,拓展市场、继续生存。
杨总反映,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存在于用工方面,工人短缺,用工成本高、企业负担重;二是企业财务负担有点重。银行贷款到不了小企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企业也只能自己想办法借钱。说起贷款和企业资金,杨总有些激动,“本地的一些企业老板由于染上了赌博等恶习,导致企业倒闭、跑路;还有一些企业陷入联保联贷的泥潭,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厂子只能抵给别人。真的很痛心!希望整个大环境能够好转!”
走访干部对这种“小而美”的企业表示了肯定,大家认为,小有小的好处,船小好调头,多年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也是企业谨慎发展、稳步发展的结果。
走访中,大家一致认为,最近几年,一些不规范的民间借贷行为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种灰色的利益链导致资金“空转”,不往实体企业去,伤害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所以,要重视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立足“实业兴市”;要在金融政策方面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还要善于宣传企业家精神,传播正能量,引导企业与党委政府同心谋发展。
▲用好纺织行业优质存量资源
一进大门,就看到某服饰有限公司办公楼电子屏上的“欢迎”标语。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外贸服装加工、工作服制作,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装企业,公司成立十几年来,凭着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与背靠背(Kappa) 以纯(Yishion) 欧时力(Ochirly),Walmart,Jcpanny,Zam等多家大型企业合作,还有部分欧美,日韩及罗马尼亚的长年订单。
公司现有员工600多人,四个厂区,2016年产值8500万元,销售7000万元,利税300万元,由于形势下滑,2017年订单量只有以前的70%,开工率85%。陈总年轻时候当过兵,说话很直接,“用工短缺,工人流动性强,年轻工人怕吃苦,30岁以下的工人很少,用工成本又不断上升,工人工资高,我们劳动密集型企业觉得‘五险一金’负担很重,目前企业有1300多万银行贷款,资金周转困难,稍显紧张。。。。。。”
由于对国外市场不了解,也不敢贸然扩张,“听说越南河内一带有一批纺织、印染、面料等服装配套企业,都是中国人开的,去开办工厂的话配套还算完善,但是别的地方就不好了”,另外,“财务规定与国内不同,必须请那边的人,但是也不太放心,毕竟语言、法律都不熟悉。”陈总提出,政府部门要善于协调企业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提高仲裁水平,也不能老站在工人那边,要为企业考虑。
座谈中途,正好遇到了常州市质检局的工作人员帮企业联系了专门的商标注册公司,为申请“全市知名商标”进行内容对接。陈总自豪地说,“企业现在已经申请了名牌产品,以后还要进行研发中心建设,近几年正在引进流水线,用小工具、模板等逐步代替人工,升级换代。”
走访中,大家一致认为:常州纺织行业有优质的存量资源,完全可以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如果能够在综合成本低的东南亚等地区,为企业解决土地、设施、招工、法律、语言等“厂外问题”提供服务,就能让企业放心地转移产能,安心“走出去”生产。其次,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要把《劳动法》作为政策解读的一个重要内容,帮企业维权,告诉企业“在自由裁量权的权限之内应该怎么做”,要少让企业吃“哑巴亏”。
▲关注中小民企,服务创新发展
这次走访,大家认识到:中小企业作为常州经济市场的主力军,是不能忽视、也不能轻视的。上述两家企业虽然是普通的中小民企,但有着先进的国际理念,企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本行业有着一席之地。两位企业家认为,“创新发展,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随着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