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依托“记实式”管理破解考核难题
发布日期:2016-12-22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全国公务员考核工作试点单位和全省公务员考核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围绕公务员平时考核“怎么考”、“考什么”、“谁来考”、“怎么用”的四大难题,依托“记实式”信息化考核管理系统这一载体,有效解决了公务员平时考核指标设定难、量化考核难、实践操作难、结果应用难、长期坚持难等老大难问题。目前,全市机关平时考核工作实施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制度和人员的全覆盖,其中36家市、辖市区机关单位运用了信息化考核管理系统。
怎么考—提纲挈领,突出顶层设计
坚持把“怎么考”作为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基准,以构建科学的顶层设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多元主体的考评机制。常州市把积极研发公务员平时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推动顶层设计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工作思路融入信息化技术,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由“经验化”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先后4次对系统进行优化,并于2014年推出“记实式”考核管理系统,主要涵盖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查询”、“测评”、“推优”等6大模块,建立了以“日记实、月对账、季评鉴、年运用”为主要内容的过程化、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该模式突出个人记实与领导评鉴相结合,建立“上级领导对下属评价、普通干部对身边同事评价”的内部评价机制,通过晒出工作量、挂出成绩单,让领导和周围同事看得清楚、看个明白,提升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突出工作成效与群众评价相结合,通过引入服务对象、社会公众等外部评价机制,解决了平时考核关起门来操作的问题,切实增强了考核的实效性。
考什么—分层分类,筛选核心指标
“考什么”是将平时考核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重点是坚持注重分级分类考核,加强核心指标筛选,增强考核对象的针对性,做到精准精细。
该市将所有在岗人员分为领导班子正职、领导班子副职、中层干部正职、中层干部副职、一般公务员五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分级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把全市机关(单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窗口服务类、行政权力类和经济园区类等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具体岗位则依工作职责的不同,每个工作人员依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将处室的年度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形成每个人的具体考核指标,实现“岗位对责、绩效对帐”。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坚持做到“三并重”:即“质”与“量”并重,从“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完成质量”两方面印证评鉴,确保考核客观、公正和准确;“个性”与“共性”并重,鼓励和倡导各部门在实施共性考核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形成统分结合的考核内容;“正向指标”与“反向指标”并重,把便于量化和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能、勤、绩”设定为正向考核指标,把短期不好量化和平时波动较少的“德、廉”设定反向考核指标,使考核结果的科学性、系统性更强。
谁来考—主体明确,完善工作机制
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组织—实施—监督”的“闭环系统”,推动平时考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各机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机关(单位)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在各机关(单位)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直接抓,组织人事职能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有关职能科室密切合作的良好格局,为加强平时考核工作提供保障。
加大监督力度。每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对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完善措施,并将公务员平时考核纳入全市“六位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起由组织、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推进机制,设计了涵盖“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运用”等内容的督查考核体系,督查结果与各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优良”指标挂钩,与机关作风评议结果挂钩。
怎么用—指标导向,强化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怎么用”,是一个鲜明的导向问题,直接影响平时考核的生命力。该市通过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激发公务员队伍的内生动力,重点做到“三结合”。
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结合,既看公务员日常表现,也重年度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到过程管控、合理考评、奖优罚劣;将平时考核与公务员培养锻炼结合,根据日常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务员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将平时考核与选拔任用结合,对在平时考核中一贯表现优秀、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比较高、多年工作绩效突出的公务员,重点组织培养,符合条件的,适时选拔任用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从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怎么考—提纲挈领,突出顶层设计
坚持把“怎么考”作为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基准,以构建科学的顶层设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多元主体的考评机制。常州市把积极研发公务员平时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推动顶层设计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工作思路融入信息化技术,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由“经验化”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先后4次对系统进行优化,并于2014年推出“记实式”考核管理系统,主要涵盖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查询”、“测评”、“推优”等6大模块,建立了以“日记实、月对账、季评鉴、年运用”为主要内容的过程化、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该模式突出个人记实与领导评鉴相结合,建立“上级领导对下属评价、普通干部对身边同事评价”的内部评价机制,通过晒出工作量、挂出成绩单,让领导和周围同事看得清楚、看个明白,提升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突出工作成效与群众评价相结合,通过引入服务对象、社会公众等外部评价机制,解决了平时考核关起门来操作的问题,切实增强了考核的实效性。
考什么—分层分类,筛选核心指标
“考什么”是将平时考核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重点是坚持注重分级分类考核,加强核心指标筛选,增强考核对象的针对性,做到精准精细。
该市将所有在岗人员分为领导班子正职、领导班子副职、中层干部正职、中层干部副职、一般公务员五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分级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把全市机关(单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窗口服务类、行政权力类和经济园区类等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具体岗位则依工作职责的不同,每个工作人员依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将处室的年度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形成每个人的具体考核指标,实现“岗位对责、绩效对帐”。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坚持做到“三并重”:即“质”与“量”并重,从“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完成质量”两方面印证评鉴,确保考核客观、公正和准确;“个性”与“共性”并重,鼓励和倡导各部门在实施共性考核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形成统分结合的考核内容;“正向指标”与“反向指标”并重,把便于量化和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能、勤、绩”设定为正向考核指标,把短期不好量化和平时波动较少的“德、廉”设定反向考核指标,使考核结果的科学性、系统性更强。
谁来考—主体明确,完善工作机制
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组织—实施—监督”的“闭环系统”,推动平时考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各机关(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机关(单位)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在各机关(单位)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直接抓,组织人事职能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有关职能科室密切合作的良好格局,为加强平时考核工作提供保障。
加大监督力度。每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对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完善措施,并将公务员平时考核纳入全市“六位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起由组织、人社、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推进机制,设计了涵盖“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运用”等内容的督查考核体系,督查结果与各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优良”指标挂钩,与机关作风评议结果挂钩。
怎么用—指标导向,强化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怎么用”,是一个鲜明的导向问题,直接影响平时考核的生命力。该市通过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激发公务员队伍的内生动力,重点做到“三结合”。
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结合,既看公务员日常表现,也重年度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到过程管控、合理考评、奖优罚劣;将平时考核与公务员培养锻炼结合,根据日常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务员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将平时考核与选拔任用结合,对在平时考核中一贯表现优秀、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比较高、多年工作绩效突出的公务员,重点组织培养,符合条件的,适时选拔任用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从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