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里的常州人
发布日期:2014-01-24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洛杉矶近郊小城帕萨迪纳北面临山,山脚下树影婆娑、景色迷人。在这绿色掩映中,一个庞大院落总给外人几分神秘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在这个美国太空探索和火箭发射研究的先驱机构,有一位常州走出的科学家,他就是美籍华人潘小培博士。
立志要当科学家
潘小培出生于1944年,在常州局前街小学、第三初级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完成了基础教育。他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喜欢读书,很早就懂得学习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像华罗庚先生说的那样,“我们读书会把书读得越来越厚,当把书再读得越来越薄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读下一本书了。”他读书很刻苦,就像练武之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没有一天不用功。当时住在青云坊的老式三间屋,屋里屋外都透风,冬天他坐在八仙桌旁边看书,把所有的衣服裤子都穿上,厚袜子、新棉鞋、棉毛裤、球裤、厚棉裤,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夏天他就天天跑红梅公园,躲在红梅阁背阴面看书,靠自然风降暑,而且那里离省常中很近。
他还参加游泳、航模、野营等课外活动。在局前街小学读书的时候,他们就扛着帆布帐篷去横山桥野营,有点像中国式的童子军夏令营,所以他一直觉得那时的学校教育挺有意思,让他始终保有旺盛的好奇心。他说搞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而他的好奇心就是那时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所以当常州新建了游泳池、图书馆,他都是最早的体验者,就因为觉得好奇!
潘小培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喜欢看科普杂志《知识就是力量》,看罗莫诺索夫、门捷列夫等等科学家的故事。高中毕业时大家都知道他想要去搞科学研究。
太空并不遥远
远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诉说着对太空的向往。这个神秘的太空世界,也成为潘小培穷尽一生的探索目标。1967年,潘小培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工作。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起步。建立高精度的时频同步系统,是当时中国航天事业的急需。现在大家看火箭升空发射直播,能听到不同测量站的信息反馈,酒泉、渭南、青岛、海上测量船……这些都是为了跟踪发射的火箭或者卫星,并能够精密确定轨道。这些测量站从东到西,分布上万公里,甚至全球覆盖,这就需要精密的同步测量。这也是钱学森先生亲自到中国科学院交付的任务。潘小培立即争取参加,成为最早设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3262工程办公室主要部门负责人之一。他主持的中国第一个“原子时间基准”,将时间同步的精度从毫秒级提升到微妙级,实现了三个数量级的飞跃。这个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大地测量、卫星跟踪、船舰导航、通讯发电和天文研究都要用到。
1980年,时年36岁的潘小培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交换学者,到美国海军天文台当访问学者。当时出国留学的人很少,“留学报国”是他们的普遍共识,大家都做好了思想准备,出国就要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所以年龄、语言都没有成为阻碍。在美两年,因为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只能抓紧每一分钟,潘小培甚至没有看过一场电影。
美国海军天文台比较特殊,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主要工作是为美国海军、国防部等部门提供高精度天文数据,精密测量地球自转和各种天体的运动、位置,发布美国标准时间。那里同时也是美国副总统官邸,所以他有幸见到过几任美国领导人,蒙代尔、老布什、里根。那时候,他们在草坪上开野餐会,当时的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就在几步之遥打网球。网球场两端都有警卫和车,车始终处于发动状态,有突发事件副总统可以随时离开。因为他是第一个在美国国防部属下机构工作的中国学者,当时《美国之音》记者采访了他,有不少常州同学听到这期节目,都很为他高兴。他回国后先后安排接待了许多美国科学家和世界著名学术机构负责人。他又多次率领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代表团访问美国、法国的有关研究所,他的同声翻译水准,他中英文专业知识的水平得到国际友人感谢和赞誉。
叩开美国宇航局的大门
潘小培出生的1944年,美国军方在德国导弹袭击阴影下,投入300万美元正式创立了后来在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是美国太空探索和火箭发射研究先驱机构,有对地、对天两方面的工作。对地是指测量地球的各种参数,比如大气、海洋、板块移动、植被覆盖、河流变迁等等,涵盖范围非常广。现在人们常用的google的三维地图,其实就是JPL研究成果的民用化。对天,就是各种太空探索,美国所有的太空无人探测计划,如“机遇”号登陆火星、“卡西尼”号探索土星,以及“深度撞击”彗星等计划都在这里完成或进行。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华人特别有渊源,钱学森是这个实验室创始人之一。斗转星移,当年的实验室已经归入美国宇航局(NASA)麾下。
1987年潘小培再次来到美国, 1999年终于叩开JPL大门,成为其中一员,从事空间光干涉仪的应用和研究。这个和登月、火星探测项目一样,属于美国总统批准的重点科研项目,被称为太空干涉仪(SIM)计划。他的研究方向就是找到方法让人能够“看”到宇宙深处的情况,这个研究与寻找外星人息息相关。潘小培认为银河系里有无数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宇宙有无穷无尽的银河系。这些发光发热的“太阳”周围,可能存在和地球大小、质量差不多的行星,温度在零度左右,有液态水,可能有生命,也就有外星人。不过仅凭目前的科学手段,还不能找到他们。
在这里,他准确完成了宇宙距离标尺之一(阿特拉斯星与地球的正确距离)的测定,重新肯定了经典天文学理论的正确性,其研究获得了国际天文学术界的认可和广泛回响。
科学的乐趣
潘小培觉得科学研究充满乐趣,因为都是探究未知的事情!在JPL,能不能提出新的想法很重要,不同观点的交锋很有意思。为了更好了解宇宙,有的科学家考虑用一个巨大的网把某个小行星拉回地球附近进行研究,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在JPL都有可能变成现实。最近几年JPL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来自太空的灾害性事故,比如现在预测2032年可能会有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会不会造成巨大灾难,会不会毁灭人类文明?世界各国都在研究。
国外媒体对科学非常关注,因为他们有一大批真正热爱科学的普通读者。潘小培在美国的研究成果,不仅会刊登在“自然”杂志这种科学期刊上,美国全国性的大报《今日美国》、还有洛杉矶时报、帕萨迪南星报这些大众媒体也会报道。潘小培也曾收到很多天文爱好者来信,有的人甚至把当期的报纸剪下来,专门寄过来请他签名。在JPL每年都会有两天向“太空迷”开放,开放诸如宇宙、科技、地球和太阳系等不同主题的展区,许多科学家也会在这个时候与民众面对面,很可能同你一起做游戏的工作人员就是国际知名科学家。潘小培说:“我这两天回国,翻翻身边的报纸几乎看不到科学方面的信息。这真是太遗憾了!”
(作者:市侨联 丁晓黎 滕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