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统战知识 >> 人物风采 >> 内容

深情忆父亲

发布日期:2013-12-27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我父亲刘剑鸣是黄埔18期同学,江苏省黄埔同学会常务理事、常州黄埔同学会负责人。我一直以为父亲能活到100岁,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下半年查出肾病综合征,经一年多治疗,他与病魔作顽强斗争,还是敌不过天意,于今年8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92岁,我们悲痛欲绝。父亲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谆谆教导,永远记在我脑海里。作为黄埔同学的骄傲,黄埔精神激励他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也激励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任何艰难困苦。

       父亲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富裕家庭,从小生活优裕,受良好教育,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有私塾老师教文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宁静生活被打破,“国家危亡,匹夫有责”年轻的父亲不顾家庭反对,投入革命洪流。正碰上黄埔军校招生,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父亲是有备而去的,那时很少有人识洋文,参加文化考试结束后,考官问他会英语吗?父亲说字母认识的,考官画了一个0,他读喔,画了X,他读爱克斯,又画了S,他读爱斯,考官高兴大喊:“这里有个学生懂英语的!”1941年父亲就这样被黄埔军校录取了。那年他18岁,毅然投笔从戎。当时处境艰难,生活艰苦,学习任务繁重,但父亲想到的就是学好杀敌本领,参加抗战,歼灭日寇。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师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做出了贡献。父亲知道,抗战胜利,代价巨大,牺牲了三千多万军民的生命,其中也有数十万黄埔师生。父亲觉得能有今天,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

       1947年5月,是父亲人生转折点,由于革命需要他冒险奔赴台湾,在朋友推荐下被安排在21军司令部副官处担任中尉副官。在台湾父亲认识了我母亲李慧英,两人一见钟情,很快相爱了。1948年初,父亲突然接到上级命令,21军要调防苏北,于是我母亲就随父亲来到大陆,就在这动乱的烽火岁月里,两人结为伉俪。

     时局的变化,使父亲的头脑也清醒起来,通过多年切身体验,认识到国民党内部腐败,部队不愿打内战,人心尽失,必将彻底失败,不能为了生活而替国民党继续效劳,于是与“孙文主义同盟”主要负责人丁亚萍取得联系,举起“反帝倒蒋,拯救中国”的大旗,支持参与策反国民党部队和地方武装起义。不久,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摧枯拉朽,国民党部队全部溃逃。当时,时局动乱,母亲家人非常担心,每天都有电报催父母回台湾和他们团聚。可父亲决心已定,坚决不愿意跟国民党一起逃到台湾,并苦口婆心做了母亲思想工作,讲清了道理,从而得到母亲支持,毅然留下来。于1949年6月,正式参加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当上了文化教员,指导战士学文化。1957年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在常州百货站工作。在反右斗争扩大化时期,被莫名其妙打成“右派”,饱受劫难,经受15年牢狱之灾。但父亲有个信念,坚信党和政府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直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终于重见天日,父亲彻底平反,苦尽甘来。

       父亲一生坎坷,起起伏伏,但他一直以黄埔精神为信念,他常常对我们说:“我就吃点苦,受点怨,比起牺牲在战场的黄埔同仁要幸运多了,现在平反了,不能再斤斤计较,要有宽宏大量之心去面对现实”。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全身心扑在对台工作上,呕心沥血,他曾担任天宁区台属联谊会会长13年,团结广大台属,开展对台工作。他也曾参与组建台属企业,当了十年常务董事、董事长,积极引进台资,曾被江苏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评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1997年11月还曾代表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去北京参加“全国黄埔军校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父亲回想起1948年初,把我母亲带来大陆生活,由于两岸人为分割,不能往来,使母亲不能与台湾亲人相见,给母亲造成无穷无尽的思念之苦,他总觉得对不起母亲。台湾当局为形势所迫,决定于1987年11月2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封锁了40多年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一时两岸的民间交往像洪水一样不可阻挡。终于在1990年10月3日,令人难忘的日子,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他带着母亲回到台湾,度过令人难忘的2个多月,在台期间看望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为促进两岸统一、为家乡招商引资积极努力。

       在父亲病重期间,我和儿子张寅经常去看他,不能忘怀的是他总是拉住我们的手说:如今像我这样的一批黄埔老同学,年老体弱,但处处受到党和政府关怀,特别是统战部,逢年过节部长带慰问品上门看望,嘘寒问暖,生活困难的发补助款,把温暖送到黄埔老人心坎里。现在我们年龄虽老,但精神尚在,思想尚在,尚有余热可以发挥,只要一息尚存,也要与时俱进,坚持黄埔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完全和平统一,尽心尽力,迎接祖国伟大复兴。你们不要忘了自己是黄埔后代,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黄埔爱国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振兴中华作出新的贡献。父亲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谆谆教导铭记在我们心中。  刘晓华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