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通罗马——记钟楼区工商联会员、常州绿洲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敏
发布日期:2013-12-27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这一切并不让人意外,王敏敏的常州市绿洲纺织有限公司与大多数纺织印染企业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子”:当别人都在扩张企业规模时,她却在练“内功”,转型升级提升档次;当别人都在血拼价格时,她却在尽力把质量做到极致,满足客户需求。尽管,2012年全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看到结束的曙光,许多企业都在寒风中打着寒战,但是,王敏敏却凭着练就的“内功”,企业却成了挺立在经济寒流中的一棵劲松。
然而,王敏敏一路走来却也经历着风霜雨雪……
两个人的车站
王敏敏在学校里学的是机织专业,如果不是内心的一腔激情,也许她与别人的生活并无二致:在厂里当一名好员工,在家里当一个好妻子。但是,胸中沸腾的热血却在召唤她,1999年她和丈夫办起贸易公司,“两个人的车站”越办越好,单子也越来越多,但为改变受制于生产企业的窘境,她决心自己办企业。这缘于一次惨痛经历:2001年时,牛仔布生意很好,虽然她东奔西走找了家定点生产厂,开始不错,拿到的样品也很好,头两次货也全满意,可是“一二不过三”的定律再次发挥作用:原料以次充好,经纬密度降低。客户不答应了,退货。到美国去的一个货柜也从码头上退了回来。
又是采购员,又是机车维修工,还是装卸工,王敏敏艰辛拼搏。慢慢她的路走得越来越顺了,厂子也越办越好。然而,国际金融危机风云突变,也着实让她经受了考验。
面对经济危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应对之举,但对中国土地上大大小小纺织企业来说,却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截至2011年底,全国纺纱2894万吨,织出的布有620亿米,产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求,而国际市场步履蹒跚,还没有彻底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需求也大大减少。这对包括绿洲在内的许多纺织印染企业在内都是严峻考验。
但是,王敏敏却胸有成竹,她的应对之道是:大贸易小生产,用最优质最快捷最优的服务让客户感受寒冬里的温暖。王敏敏十分注重销售团队建设,这是开拓新市场、寻找新客户的坚强保证。从山西运城来到常州的陈正英,从2003年来到了绿洲,但是开始几年业绩平平,王敏敏没有给他增添压力而是与他一起分析现状,“厂里的优势是产品结构合理,质量、配套设施都很好,完全能满足客户要求。只要掌握客户心理,提供良好服务,就一定能打开市场的。”王敏敏的一席话让陈正英豁然开朗。一天,他在香港一家网站上看到了一家著名欧洲公司要订货的信息。此公司是欧洲一个主要国家的三大服装销售商之一,不一定看上“绿洲”。但陈正英不肯放过机会,立即跟对方邮件往来,但吃了多次闭门羹。王敏敏与他分析后觉得一定要找到客户最需要的东西。原来由于这两年棉衣大幅度上涨,导致纯棉价格过高,虽然是欧洲知名公司,但为降低成本,客人也改做棉涤产品,而且要有棉的手感。找到了突破口,陈正英就提供了大量适合品种让对方挑选,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为对方服务好。对方很满意,从此这家著名公司大订单源源不断。仅2012年它贡献的订单金额就达3000多万元。陈正英现在自信满满,这几年有了车也有了房,他说,在“绿洲”干,有前途,有奔头。
王敏敏每年把销售团队派到世界各地去参加展销会,2012年陈正英等就去了美国纽约和孟加拉国参展。他们到了国际性的大展会开阔了眼界,开拓了视野,为拓展销售渠道也带来很大帮助。现在,她的10人销售团队,8人都是从学校招进来的新大学生,经过这几年在绿洲的历练,他们从一无所知到现在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营销好手,拓展了绿洲的舞台。
创新带来满园春
王敏敏在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上从不吝啬,这几年她投入的钱使企业的环保节能、设备改进等都有长足的进步,领行业风气之先。她看到不少企业盲目扩张资金链断了,企业也死了;还有的企业领导不肯放手,不培养销售团队,企业也走下坡路;还有的企业只在国内市场拼命“窝里斗”,不肯也不敢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争高下;也有企业不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动脑筋,还是守着低端的大路货,路越走越窄,自己把自己困死。王敏敏想自己绝不能走这样的路。
而她这样做的时候,“绿洲”也就在真正行走在绿色的道路上。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还在打着摆子,一阵阵寒意还在不时袭来,客户的订单骤然减少,更有甚者,产品生产出来了客户毁约,竟不要了。就是在这样的严酷形势下,却也有丝暖意:一位朋友从国外带回来一块面料,王敏敏用手一捏,柔软细腻,再仔细一看纹路清晰,又有纵横竹节效果,立体感强,挺括,有光泽,还不易起皱。凭着多年经验,她断定应该是用高档纱织出。但是,这次她却犯了经验主义,原来这种在国外卖得飞俏俏的面料,有个新名称叫丝光牛仔面料。当时,国产面料还大都用气流纺,织不出高档面料。王敏敏陷入沉思。为什么有的企业没有危机也要摇摇欲坠,而有的即使身处危机,也稳如泰山?一句话,有创新精神,有不断涌现的新品。
王敏敏摸着这块布,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这种面料试制出来。她和技术人员分析要用环绽纺出的纱织出来的,而且必须通过后道一系列助剂帮助处理。但那时国内也根本没有这样的助剂。王敏敏就与助剂厂一起研究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50多日日夜夜,助剂终于成功了。可是又碰到一个难题,当时常州找不到一家能够进行这种后处理的厂。后来,总算找到一家印染厂愿意联手开发。王敏敏经常到那家厂里去交流沟通,提示他们一些关键节点。有时,久攻不下也有泄气的时候,每当这时,王敏敏总是打气鼓劲:“如果产品开发成功,就可以开发高端客户,渡过经济危机。”丝光牛仔面料开发成功后,果然如王敏敏所料,高端客户源源而来,原来的窘态一下逆转。这只产品原来国内根本就没有,全要受制于人,现在绿洲为中国人争了口气。而绿洲也受益匪浅: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仅去年王敏敏就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改进、新品开发。她引进的废气收集系统是常州市所有纺织企业中唯一的一套,这套设备就要三四十万元。
堤内堤外都有通幽曲径
王敏敏还有一条致胜的法宝:堤内损失堤外补。采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的办法,来降低成本甚至减少风险。目前,棉花与棉纱的市场价格波动起伏,有时上下很大,她就在棉花期货市场上锁定价格,即使棉纱市场价格有波动的,但还能有效地回避了价格风险。
就在“绿洲”蒸蒸日上的同时,员工的待遇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员工工资年年都以10%—20%的幅度增长,前年甚至增长了30%,每年都评优秀员工,喜报寄到家里,员工子女考上大学都有奖励。王敏敏还与几家管理公司签约,送员工去培训。每年还组织工作时间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去旅游……这样的温暖,这样的关心,也让员工们把“绿洲”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位员工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她对儿子说,“‘绿洲’很好的,你就到这里来工作吧,不会错的。”
王敏敏在创业的舞台上翻转腾跃,浪遏飞舟时,展示着企业家的风采之外,另一种身份却更让她投入与付出,去年6月底,她自己开车从青藏线进入西藏,正好遇到泥石流,只好从另一条线路进藏。她到那里并不是为了寄情山水,而是去找需要资助的学生。
六七年前,她从常州晚报周末关怀上得到有贫困学生需要资助,就根据公布的地址,自己悄悄摸上门,不仅资助那位女孩学费,买衣服,还经常找她谈心,适时开导,增强她的自信心。平时,王敏敏还资助了清潭、荆川、工人新村等地的五六位贫困学生,还到儿童福利院资助了2名儿童。她说,企业家就要有一份社会责任心。 (朱建忠 仇东华 周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