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统战知识 >> 人物风采 >> 内容

一辈子一件事 爱教育爱学生

发布日期:2013-11-20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一辈子一件事 爱教育爱学生

——记教育家、民盟盟员史绍熙

王   勤

     

       2010年10月1日,史绍熙走完了99年曲折而辉煌的人生旅途。

       名家陨落,众人同悲。他给常州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杰出的民盟领导人,二十世纪著名的中等教育家。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爱教育、爱学生!”

挚爱教育  桃李芬芳

     194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史绍熙,为实现“教育救国”理想,放弃热爱的专业,毅然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

       史绍熙在日记中写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办好学校的基础。”他以自己40年的一贯做法为这段话作了最好的注解。

       每天清晨五时半,他总是第一个到校,陪学生晨练;上午第一节课,他和学生一同进入教室;一日三餐,他都到膳厅巡视,有时和学生一起用膳;夜晚,查完学生宿舍,再看望灯下忙碌的老师们,十时后他才步出校门。一盏油灯下,他几乎每天都要备课到深夜。

       1965届有一位叫程以宁的女学生,父亲是美籍华裔,著名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家,在当时“左”倾路线下,家庭背景决定她不能被大学录取。史绍熙亲自找省、市有关领导竭力推荐,她才补取在南京师范学院,这张全校最后一份录取通知书是史绍熙亲自通知她来校领取的。中美关系缓和后,她就到美国继续深造了。如今,这位在美国斯坦福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教授已经站立在计算机领域世界最高峰了。

       1957届校友、南昌有色冶金研究所高工邵全渝在30年后回母校时深情回忆起一件事:有一次,一些家境贫寒的同学已经迟延了两个月没交伙食费,最后,总务主任下最后通牒,在校门口用黑板公布了停膳学生的名单。一时有十几个同学在校门口围着总务主任求情。史校长知道事情原委后,大为生气地说:“不给饭吃,这是对学生不负责,没有钱从我校长工资里扣!”。

       很多学生回忆说,“史老师讲课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时隔数年犹如昨天,不能忘怀。”曾任全国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的储传亨为了能一直听到史绍熙的课,追随他调了3个学校。我国日地物理学科的开拓者章公亮说:“史老师当时主讲《特夫物理学》,还用英语讲解和板书,使我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影响了我的一生。”

       他倾心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严和爱引导着学生成长。

       桃李满天下,校友遍中华。1956年,省常中保送南京航空工程学院的学生达146名,1958年,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达34名。1951年至1964年,有100多名学生被直接保送到国外留学。1964年始,多届高考成绩在全省独占鳌头。在全国的各个地区,从地质勘探到发射人造卫星,从研究古生物到原子能,从基层到中央,从国内到国外,都有省常中的校友在辛勤地工作。其中有中央、省部级领导,有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体育家等。1980年,江苏省高考理工科第一、二四名和文科第一名均为省常中学生,1982年,在全国中学生“有奖数学通讯竞赛”中获一等奖的12名学生中,有6名是省中学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会见史绍熙时曾称赞说:“你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思维活跃,才华出众,有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潜在能力。”

著书立说  彪炳千秋

         —— “尊重规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改革”的办学真经

         ——“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精讲多练;启发思考,揭示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旧联系,生动形象;方法灵活,结构紧凑;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

        ——“好自学,勤思考,细观察,爱想象,常动手,喜创新”的学习秘诀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伟大时代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

        ……

        在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思想。

        1959年,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宣部长陆定一到常州视察,史绍熙直抒已见。他认为,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提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九、二、一”方案:即一年中要确保九个月教学时间,两个月休息时间,而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时间应该压缩在一个月之内。此理论当即受到副总理的赞赏,当场批准“九、二、一”方案在省常中试行,并及时总结经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从此,副总理加冕给他的那顶“中教专家”的桂冠在全国教育界不胫而走。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他撰写发表论文和经验总结150余篇,其中《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创造精神》等代表作不仅在《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而且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重复广播。他的创新理论受到中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他先后12次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 、“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5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学一级校长,1960年,他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被授予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

       1979年4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史绍熙作了关于怎样办好重点学校的发言,还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84年,《史绍熙教育文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的全国优秀论著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论著。同年,他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被选为江苏省学校管理研究会理事长。1990年11月,有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学者、教授130余人参加的“史绍熙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刘佛年说:“史绍熙教育思想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9年9月,95岁高龄的史绍熙被评为“新中国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

 殚精竭虑  重振名校

      “史校长政治思想、业务水平、领导能力都是一流的,省常中的辉煌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解放初期常州市一位领导对史绍熙的评价。

        史绍熙30岁进入省常中,37岁任校长,在省常中工作整整40年,为了把省常中办成名符其实的一流中学,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他聘任名师,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创新能力。上世纪50年代,省常中就开设了文艺、测量、金工、汽车、飞机模型、时事等课外研究小组。李洁老师回忆说,“那时候,学生两节课后就去参加各种活动,养兔子的,做实验的,开汽车的,都有。”

       一流的管理,造就了一流的学校。多年来,省常中教育质量在全省以至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学校被授予全国、省、市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省属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红旗学校和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十四所中学之一,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984年成为全省12所大改试点学校之一。

       1976年,10年文革终于划上了句号。看到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校园,史老痛心疾首,面对教师们期盼的眼神,史绍熙放弃了到省教育厅任职的机会,作出他人生路上的最后一次选择——重回省常中。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顶住压力,把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还没摘帽的骨干教师调回来。李晓声是一位出色的英语教师,解放前武汉大学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抗美援朝期间曾担任志愿军翻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打成“牛鬼蛇神”,遣送溧水县劳动改造。当史绍熙派人去接他时,他正骑在牛背上放牛。

       在他忘我工作精神的带动下,省常中各方面迅速走上正轨,教学质量提升很快,1985年,年过七旬的史绍熙才卸下了省常中校长的担子,这时的省常中已再次成为省重点中学和全省中学“四大名旦”之一,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常中再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整整40年,史绍熙在省常中大展宏图,把省常中推向了一个傲视前人、俯看八方的新高峰。他也成为在江苏省常州中学百年办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教育成果最丰、办学贡献最大、个人声望最高的校长。

志存高远  奉献社会

      1952年,史绍熙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史绍熙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5年,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他站到了视野更为广阔的大舞台,但他始终心系教育。

       上世纪50年代末,他负责创建了常州工业专科学校、常州市“五·七”师范大学。80年代初,为了改变常州长期没有大学的落后状况,史绍熙不顾已年逾古稀,多次北上京津,与有关方面商议办校大计。1982年,常州第一所大学常州工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

       长期的的党派、政协工作实践,使史绍熙经常思考一些国计民生大事,关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规划、反腐倡廉等问题。1980年,他带领盟市委在盟中央成立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研究小组的指导下,组织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同志就中学师资、教育经费、教师待遇、中等教育体制和结构以及如何办好重点中学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写成了书面材料报送上级,供党中央研究教育问题时参考。他还曾亲自为常州市六位耄耋名师解决了住房难题……

       他对幼儿教育也很关心,曾长期担任常州市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常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名誉会长。1986年5月获江苏省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9月被评为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热心人士。他还十分关心成人教育,参与筹建常州老年大学并任名誉校长,任常州业余进修学院名誉院长。

       1995年9月30日,常州市慈善基金会成立,80高龄的史绍熙被推为会长。慈善基金会收到的第一笔个人捐款就是他送去的。他说:“我不求过什么豪华的生活,这笔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史老走了,但一代名校长的卓然风采将永驻人间;他挚爱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将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作者单位:民盟常州市委)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