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统战知识 >> 人物风采 >> 内容

往事琐忆

发布日期:2013-06-28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往事琐忆

林建平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世界很多华侨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台湾籍父亲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在常州安家立业、结婚生子。时光飞逝,转眼连我都已满头白发了,回想年轻时,风华正茂,喊着要为国家做贡献的口号,意气风发努力奋斗。如今退休了,每当给孩子们讲起过去,依然激动和感慨。

       1971年,我走出校门,被分派到常州市随车工具厂。刚进厂时,我什么都不懂,师傅手把手耐心教授,我也虚心好学,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领和操作技巧,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逐步提高。我的努力得到领导认可,在师傅们推荐下,我被选送市工会参加班组长学习,与其他单位同行交流管理工作经验,回单位后,把学到的管理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建立了班组工作管理台账,通过一些激励方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也不断学习和研究,改进工作流程,革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超额完成了单位下达的工作计划。我的努力得到领导肯定,我带领的班组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先进个人、青年突击手等个人荣誉也纷至沓来。后来,我被调到汽车队工作,车库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厂部只给我四个人,全厂大小车子共十一辆,大修,小修,年审┅┅加班加点是常事。汽车修理要有经验和技术支撑,于是我自己买书钻研,到资料室找汽车维修相关书籍,向师傅们虚心求教。通过努力,终于掌握了车辆的构造和维修要领。之后,厂部又派我去南京总公司学习维修技术和驾驶技术,取得中高级维修资格证书和厂内汽车驾驶证。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去常州运管处学习汽车技术质量检验,取得汽车技术质量检验总检资格。回到单位后,我和同事一起对单位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隐患,不计个人时间,让每一辆车准时安全出车,司机们放心驾车。

       文革后,国家恢复了职工代表大会制,我被推选为总公司单位职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和总公司单位工会委员,多次参加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和检查,包括分房、生活补助、产品质量。为了能代表群众向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职工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帮助解决困难。我的工作得到了单位和同志们好评,多次被评为明星职工和优秀党员。

       自中共中央统战部8138号文件下发后,中共常州市委很重视,向市台办传达了文件,文革期间在大陆生活的台湾籍人士受到不公平冲击和身心重大伤害,为其平反昭雪,我们深受鼓舞。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要有自己的家!北京最先自发成立了台联,接着是南京,常州紧跟着成立了台联组织,由于人数较少,先成立了台联小组,随着人员增多成立了市台联。这些都得到政府认可,我们把家安在双桂坊市政协大院内,当时条件还比较艰苦,只是一个阁楼,但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台胞之家,在常州居住的台胞非常开心,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坐坐。

       1983年11月23日,本人通过党组织的政治审核和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24日,市委统战部、市台联推选我赴京参加“全国台湾同胞对祖国作贡献经验交流会”。当时我28岁,全省代表团中是最年轻的一位。在北京学习和交流的日子,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台胞受到国家最高待遇。当年12月3日,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邓小平、邓颖超等领导同志,国家领导人与我们亲切握手,关怀的话语让我终身难忘,至今珍藏着进人民大会堂的门票。当受到大会先进个人表彰时,我激动万分┅┅我把在北京看到和听到的,带回了常州,常州台胞们也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之后不久,我被推选为江苏省青年联合会会员,被省青联选送到浙闽对口青联会学习。在此期间,通过省青联朋友交流学习,提高了我对统战部和台联的认识。

       回来后,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时间,都会骑上我的小毛驴(自行车),与台联的詹理事一起走访台胞。在台联工作的那段时光,我尽自己所能,为台联同志们多做实事。我们跑遍了常州近三十户定居台胞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其他情况,向台联反映,记录在案。有一位老台胞,孤单一人,经了解,由于婚姻问题,老人虽然有两个儿子,却从不往来。我把这件事反映到常州市台联,一方面做老人儿子思想工作,一方面做他本人思想工作,只要有时间就上门,在双方之间奔波协调。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从没有一丝抱怨。三个多月下来,也许是我的诚意打动了老人的儿子,他们主动上门,老人也谅解了儿子,父子情深让一切不快化为烟云。

       在台胞之家,我们不分彼此,形同一家。很小时候,父亲就离我而去,所以,对于老一辈台胞,我加倍尊重。我们得知老台胞蒋先生,孤单一人居住,几个台联干事便经常上门,帮助大扫除。考虑到老人体弱多病,在老人同意下,我们带他入住敬老院,有敬老院工作人员照顾,老人气色日益好转。我们也常去敬老院看他,与他拉家常。直到老人因病住院,我们还依然像对自己父亲一样照顾他,为了与医生保持联系,我和詹理事把手机号给了医生,并嘱咐有事一定要通知我们。记得有几次医院打来电话,说老人不行了,我们便马上赶去医院处理,有时陪到凌晨三点。老台胞很感动,对人家说我们是他儿子。反反复复好几次,老人去世了,我们又为他料理后事。送去安葬路上,我把老台胞骨灰盒举在车窗前,我想让他最后看一眼常州市容,老人生前就喜欢乘着三轮车在市内转悠,看看大街小巷的风景。从2001年起,我每年清明都去墓园看望他。

       台联刚组建的时候,我担任理事,并连任三届。以上这些是我在台联做兼职工作的点滴。把台联看做自己的家,才能把工作干好。人生走过一段历史,回顾一下,的确意义非凡,我在单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做好了台联工作,正如我的做人原则:虚心、踏实、好学。(作者系定居台胞)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