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统战知识 >> 人物风采 >> 内容

杏林春暖济世救人

发布日期:2013-04-01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杏林春暖济世救人

——记农工党党员、常州中医骨伤科名医朱绍昌

林清慧

       在一间熬制膏药的房间里,一位86岁的白发老人正全神贯注地熬制膏药,他时不时地低下头关注着药锅内温度、压力、颜色以及气味的变化,并按顺序添加药材再加以搅拌。渐渐地,锅内蒸腾而出的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房间,药香如蝶翩飞,满室氤氲里,这位老人慈祥的面容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因为他知道,这一锅膏药可以减轻许多骨折病人的痛苦。他,就是朱氏正骨的第二代传人——常州中医骨伤科名医朱绍昌。

少年聪颖勤问师

       1946年,刚满20岁的朱绍昌与朱普生之女喜结良缘,当时的他仍在铁路系统工作,工作之余,便帮忙照料慕名前来家中求医的患者,看到有些患者在岳父朱普生(朱氏正骨创始人)妙手仁心的施治下,逐渐康复起来,心中随即充满了敬仰与向往,便拜岳父朱普生为师,潜心学医,立志普世救人,德泽一方。当时朱普生的诊务很忙,每天门诊量在七、八十人左右,下午出诊一般也有四五次之多。朱普生对弟子的要求很严格,由于是半路学医,没有一点医学底子的朱绍昌顿感困难重重,他只能拿出勤奋刻苦的态度来,利用空余时间和零碎时间,大量地背诵各类中医典籍,饭前饭后、路上走路、坐车,他都会摸出几张小纸片把要背的东西反复默念,走到哪里念到哪里,一天竟也能背熟十几个小段。每次出诊回来后,朱绍昌都会认认真真地把症状、施治方案、效果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时间久了,竟也积累了厚厚八大本笔记。幸而他十分聪颖,以如此勤奋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半年后便小有所成,师傅一提方名他就能把全方开出来,师傅一提穴名,他就能按穴针灸。岳父朱普生甚感欣慰,也渐渐地把自己多年来的病历、笔记、临床心得等资料慢慢传授与他。

       朱绍昌勤问勤思,不断追求上进。1951年至1954年,他连续在常州市中医师进修班1-3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至1952年时,26岁的他已能够单独出诊。因为确有疗效,病人们口口相传,使他在常州骨伤科界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常州市钟楼中医联合诊所骨伤科慕名向他抛出橄榄枝,邀他加入,时任副主任中医师。

怀揣信念定目标

       1958年,因为反右运动的原因,朱绍昌被调到了比较偏远的水门桥联合医院,那时的他刚刚参加农工党,每每心中产生一丝泄气想法时,他便自己勉励自己:“我是一名农工党党员,我有义务到最基层的地方为老百姓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五十年代的中国,医疗条件还很落后,乡镇上患腰腿痛的病人很多,但因为费用和交通不便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强忍疼痛,而不去市内大医院就医。朱绍昌去了以后,他以高明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仅仅一两月便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当地村民传为正骨神医。在水门桥乡卫生院不大的走廊上,挤满了候诊的村民,这个说:“这个医生真的好,我们村上的赵苟大补房顶摔下来,以为一条腿要残废了,在这里看了一个月,现在已经可以慢慢走路了!”那个说:“是的哇,你不知道,我是市里面专程赶过来看腰痛的,朱医生原来在市里上班的时候在骨科方面就相当有名气了,最近我的腰痛得厉害,我想想还是坐车到这里来找他看,会好的快一点。”就这样,当地的病人加上远道慕名而来的病人,几乎每天都百名以上,朱绍昌丝毫不敢懈怠,一忙就是一整天,力争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都能看到病,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骨科病人拖一天就是多一天的痛苦。

       朱绍昌当时所在的农工党水门桥支部,每个月都要组织支部里的医卫人员在休息时间到寨桥等偏远乡镇义诊,朱绍昌几乎一次都不落下,一直坚持到了退休。骨科病人,大多行动不便,对于特别严重的病人,朱绍昌便会利用休息时间上门诊治。30多年来,朱绍昌免费义诊的病人,他自己已数不清了,但乡亲们却记着他,爱戴他。当时湖塘的一位村民叫陈华义,在干农活的时候摔断了腿,恰巧朱绍昌当天在当地义诊,听过这位村民的女儿叙述后,立即上门诊治,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他利用中午吃饭时间,每天坐公交往返两小时,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天上门为他矫正、推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等,使他的腿逐步恢复功能,站了起来,并能走出家门,能做些家务,生活也能自理了。陈华义说:“我的命是朱医生救的,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很感激他!”

老当益壮作奉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朱绍昌被调回常州市钟楼口腔医院任骨科主任。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多岁,仍工作热情高涨。他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写成论文,在《江苏中医杂志》及《常州医学》上发表了多篇。他以农工党党员的身份对医院建设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促使区级医院各科室运转规范起来。1986年,他荣获江苏省卫生厅颁发的《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他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先后改良了传统“朱氏接骨丹”和“朱氏黑膏药”的配方,根据中医治疗骨折、脱位的“早期活血行气化瘀,中期和营定痛,舒筋和络,后期调补气血,补养肝肾”的三期辨治原则,开发出“通伤散、祛伤散、补伤散、痹痛疗伤散”等多种系列纯中药秘方制剂,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

       朱绍昌退休后开办了《常州市前进中医骨伤科诊所》,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从四面八方赶来。39岁的丁丽兰,是苏北泰州人,她在工作时跌倒,右胫腓骨下1/3骨折,错位,肿胀不能活动,当地医院让她住院开刀,她因无力承担约两万元医疗费用,慕名前来救治,朱绍昌应用手法整复,不强求骨折的对位,但求对线良好就可,采用敷药及小夹板固定,多次纠正骨折的位置,不到两个半月,丁丽兰已能下床行走。朱绍昌见其所带费用不多,不仅后期治疗均免费予以医治,在她回老家的时候,朱绍昌还赠送了一笔路费给她,丁丽兰前后仅化费了一千多元食宿费,走时感激不已,说:“我会感激您一辈子的!”常州电视台《社会写真》栏目为此对他做了专访,他诊治过的许多病人看到节目后,纷纷来信来电,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朱绍昌今年已经86岁了,仍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帮病人看病依然秉承传统,一丝不苟,望、闻、问、切,环环相扣。他的诊所内挂满了病人送来的锦旗,墙上贴着多幅书画家送来的字画,德高望重的他每天穿行其中,认真治病,认真救人。他说:“命运让我爱上中医,又让我精于中医骨伤科,我就必须认真济世救人,这是我的使命!我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已60多年,多年来的复杂疑难病例甚多,不胜枚举,病人也来自四面八方,可以说数以万计,这些我都详细做了笔记,希望能留给后人以做参考。尽管现在年事已高,我依然热爱自己的工作,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济世救人!”(作者单位:农工党常州市委)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