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要素刍议
发布日期:2013-12-25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一、社会服务传统工作模式的误区及缺陷
新时期民主党派各基层组织和广大成员社会服务热情高涨。各级组织都能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并取得良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共同问题。
服务活动多,但特色不鲜明。基于对社会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都把它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来抓,不同的民主党派、同一党派的不同基层组织,都在热热闹闹搞社会服务活动,却往往千人一面,结果出现大致趋同、缺乏特色的情况。
成员热情高,但合力未形成。新时期下党派成员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各自为阵、孤军作战的情况,你扶你的贫,我助我的学,甚至有时同一对象有几拨不同组织帮扶,社会服务工作逐渐流于形式。从总体上看,则表现为社会服务工作零散,形不成合力。
涉及领域广,但活动不深入。各民主党派、各级基层组织搞社会服务工作,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既有传统的扶贫、助学、支农、送医送药等,也有针对群众需求提升和变化的现实而新增的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心理咨询等形式,涉及到群众生活方方面面,但往往打一枪换个地方,未能持续深入开展。
投入力度大,但效果不对应。很多时候民主党派搞社会服务,没有整合资源,缺少系统性,因而存在四处出击、撒胡椒面的现象;同时如果形式仅限于捐款捐物,由于群众对于捐款捐物的期望值日渐升高,往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社会影响。
步入以上几个误区的原因,简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没有准确定位,找准切入点,没做“对”;没有集中力量,整合优势,没做“好”;没有思路与长效机制,做不“细”做不“深”;无科学规划,无后勤保障,做不“大”。
二、致公党常州市委“同心?致愿社团”的实践探索及思考
“致愿社团”是致公党常州市委2007年成立的一个助学社团,七年来,这个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全市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优秀项目、市教育局团工委 “创新性项目”特等奖,2012年又被致公党中央评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优秀成果。我们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对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一些思考,现记录如下,以供抛砖引玉。
结合实际,服务社会有角度——把事做“对”。社会服务的领域非常广阔,民主党派的人、财、力资源均有限,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都做、面面俱到。为此,必须要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精选项目。首先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其次结合实际,按照自己的条件和力量,结合自己的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2007年,时任致公党常州市综合支部主委的陆卫军,偶然得知兰陵中学有两位品学兼优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每天走路上学,往返近两个小时,仅为省下一元钱公交车费。他敏锐察觉,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因贫辍学之类的事件在这座城市已不可能发生,但是仍有贫困学生连一些简单的心愿都没法实现。一个帮助贫困学生达成心愿的设想在他脑中初步形成,支部会上,他的提议得到所有支部成员的支持,很快,党员的爱心汇聚了起来,“致愿社团”正式成立,取义“致我所愿”。根据协议,综合支部设立“致愿行动爱心基金”,第一期10年时间里,每年捐出1万元用于达成学生的愿望以及奖、助学金的发放。成立仪式上,综合支部还购置了两辆崭新的自行车,奖励给那两名因家贫每天走路上学的农民工子女。这“一元与一万元的情缘”,也在致公党常州市委和兰陵中学传为佳话。“致愿社团”之所以能受到社会好评,就是因为关注、选准了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
建立阵地,服务社会有载体——把事办“好”。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建立起服务阵地相当重要。其一,没有服务阵地,工作难免沦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流动方式,难以做实做长久、把好事做好,使服务对象真正受益。其二,没有服务阵地、缺少载体,基层组织和党员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少,与被帮扶对象无直接交往,对提高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保持活动的持续性都不利。“致愿社团”成立后,通过实践与探索,已逐步成为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一个社会服务阵地。它一有组织:社团设社长2名、副社长2名,首批招募成员50名,按社团章程学生自主管理;二有计划,社团每学期制定活动计划,并通过对经费、精力的集中投入,集中开展活动,提升社团活动的整体影响;三有总结: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期末对照计划进行总结,确定资助、奖励对象并评选明星社员。围绕这一阵地,致公党常州市综合支部的党员和社团的学生们一起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成了青少年学生了解社会、拓展素质、实践成材的广阔舞台,同时也成为我市致公党员心中牵挂的情感归属和精神家园。
注重实效,服务社会有思路——把事做“深”。当前历史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救助体系日益健全,民主党派履行社会职能为社会服务,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针对群众需求提升和变化的现实,注重实效,顺应群众要求,开展群众真切需要的各类服务,把工作做细做深。从经济上给予学生资助,只是“致愿社团”众多帮扶内容中的一项;致公党员们更关注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兰陵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总人数的60%以上,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且自卑。为帮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最终健康成长、成材,致公党员们与社团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领养“致愿林”、寻访老常州、学做张太雷纪念馆讲解员……。这些活动,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致愿社团”的成立,不仅改变了致公党员们以往“一对一”零散的帮困助学形式,而且还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有益青少年德、智、体健康成长的活动体系,注重实效、求“深”求“细”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广泛参与,服务社会有合力——把事做“大”。众所周知,民主党派搞社会服务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资源有限,资金的匮乏往往会影响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如果主要依靠党内个别企业家发挥作用,则一方面加重相关党员负担,另一方面很难调动基层组织、普通党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建议量力而行,广泛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七年来,“致愿社团”卓有成效的活动引起了我市致公党员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致公党员参与到社团一年一度的爱心义卖中。在常州,致公党员的人数是全市7个民主党派中最少的,总数甚至还不到民盟成员总数的一个零头!因此,非常有必要整合资源,把全市致公党员的爱心凝聚到一起,全体党员积极投入,全市各级组织共事同一个社会服务项目,齐心协力共同撑起同一片爱的天空。为此,在党员们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的背景下,2012年,致公党常州市委引导全市致公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建立“同心关爱基金”, 将“致愿社团”及时更名为“同心?致愿社团”并在全市各区推广。如今,我市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戚墅堰区的四个区级致公党组织已分别与孟河中学、兰陵中学、花园中学和潞城中学结对,这一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一些社会爱心人士也陆续加入进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如果讲究其要素构成,做到有角度、有载体、有思路、有合力,那就一定能把事做对、做好、做深、做大,能够创出品牌,做出业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做贡献。(致公党市委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