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理论调研 >> 内容

催人奋进的号角 欢欣鼓舞的前景

发布日期:2013-02-28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催人奋进的号角 欢欣鼓舞的前景

孙和英

       期盼已久的十八大召开当晚,我和家人认真收看了电视转播的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报告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开宗明义地表示,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令人耳目一新。与以往相比,十八大报告要点阐述的时间(98分35秒)尽管短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分量更厚重。这是我党不断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对今后工作创新的一种启示和引领。

       11月22日致公党常州市委集中组织党员参加“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辅导讲座”,蒋裕春先生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和阐述明晰而生动,对我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报告精神获益匪浅。会后,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一气呵成通读了十八大报告全文,此后又多次认真研读,全文共28761字,分十二个方面。我发现,有些词在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于是我对全文进行了搜索统计处理,对这些词进行了精读。

      “发展”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共出现296次。纵贯十八大报告的始终,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可见党对发展的高度重视,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最高统领。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这个频率最高的词,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我将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发展大业,尽我绵薄之力。

  报告中出现频率233次、位居第二的是 “党”。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特别注重党建的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持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抗击非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累累硕果和重大胜利,与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是党的强大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极大地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绵长福祉。这是真切的事实,也是人民的心声。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在报告中得到高度的重视和体现。报告中频率位居第三的就是“人民”一词,共出现141次。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等等。人民的意愿、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向往,最大限度得以倾诉、满足和实现。这些不断出现的“人民”,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和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着力改善民生的决心,让人看了温暖于心。

       位居第四频率的是“经济”一词,共出现104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二十多年来,特别是最近的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因此,经济建设在目前阶段依然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诚如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在报告中出现78次,位居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吹响奋进的号角,并为我们规划描绘出令人欢欣鼓舞、更加灿烂的前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系列新举措似一缕清新的和风扑面而来,感染着我们,引领我们朝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作者系致公党党员)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