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统战知识 >> 人物风采 >> 内容

长江的女儿在异国植入“怡黎园”

发布日期:2012-09-26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长江的女儿在异国植入“怡黎园”

武侨

                     

       在法国巴黎距市区40多公里,过凡尔赛宫二十余公里处,穿过一片森林,就来到了一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中国式园林“怡黎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竹园假山,一应俱全。园林的女主人叫石巧芳,拥有法国凡尔赛建筑大学建筑师文凭,整个园林的设计就是她完成的。

        石巧芳是武进湖塘桥人,20世纪80年代末与丈夫一起到法国留学。1994年,她与丈夫康群威贷款在巴黎西南郊购买了这一百多亩土地,创办起“怡黎园”园艺公司,专门培植中国盆景。这位江南姑娘自称“长江的女儿”,将在异国的深切乡愁深深植入她的“怡黎园”。多年来,她与丈夫辛勤耕作这片中华文化园,目的就是为了让法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园林文化。

                                                                     法国人把中国园林称作“日本园林”

       1984年,满脑子艺术细胞的石巧芳从重庆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交通大学参与筹建建筑系。可是,在大学里呆了几年后,越来越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1989年,石巧芳赴法,到法国凡尔赛建筑大学深造。

       在国外学习碰到的困难是很多的,有时甚至难以想象。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学业上压力巨大……她就学的凡尔赛建筑大学在法国建筑大学中排名第三,学习很严格,老师在台上说要考试了,她竟没听懂这些至关重要的话,结果可想而知。那时,石巧芳回到武进湖塘老家,一见父亲眼泪就扑簌簌掉下来。不过,很快她凭着坚持和毅力克服了。她学的是建筑,和她一起到法国留学的丈夫在法国凡尔赛园艺大学攻读园艺博士,那所大学非常美丽,原先是凡尔赛宫一部分。

       建筑和园艺本来就分不开,石巧芳也很关心法国的园艺,没事总要到花卉市场转转,这一转就让她不太开心:明明市场卖的是中国盆景却叫“日本盆栽”;明明介绍的是中国园林却被叫成“日本园林”;法国园艺学会请人讲课,请的也是日本人,讲的却是山寨版的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她在法国一圈走下来,发现全法国有两个百年日本园林,而东方园林的鼻祖——中国园林反而一个也没有。“能不能来做一做这件事呢?”恰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设计欧式住宅小区,她也参与搞了观念设计,认识了很多花商,这些花大部分都出口,石巧芳觉得这能给她的梦想带来很多帮助。

       1995年,石巧芳顺利从凡尔赛建筑大学毕业,还拿到了DPLG(国家建筑师)证书,经我驻法使馆认证达到博士级。她也在巴黎拿达勒建筑事务所寻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竞赛投标、设计公共建筑,忙得不亦乐乎。而那个深埋在她脑海里的梦想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构筑”。

                                                                 离巴黎35公里的圣海米市矗立起一座中国园林

       工作的同时,石巧芳为她的这个梦想奔波,她想在法国巴黎近郊买一块地,在这块地上“画最好最美的画”。但就是这张“画纸”却让她走得磕磕绊绊。她和丈夫走遍了巴黎近郊,最后看中了离巴黎35公里圣海米市的一块100亩土地。法国有一家专门办理土地交易的机构,和中国一样,土地交易也要拍卖,但他们拍卖的概念和中国完全不同,一块土地卖给你和卖给他价钱都是一样的,专门机构负责审核各位买主提供的土地使用方案,谁的方案更能发挥这块土地的价值,也就是物尽所值才会卖给你,而不是看谁出钱多。石巧芳和她丈夫已经取得了建筑师和园艺证以及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了同台竞争的资格。

       石巧芳的方案是建设中国园林,全法国没有一个中国园林,它建成后能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一座桥梁,这个方案得到法国方面的首肯,石巧芳如愿以偿。

       土地到手了,但乱石满地,杂草丛生。要清理场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夫妻俩只要一有空就到场地上清垃圾搬乱石,整整忙了好几个月。法国有规定,尽管这块土地属于你了,但一定要给邻居们造一条6米宽的小道。她的邻居都是法国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左邻就是法国最有名的军工企业达索公司的总裁,著名的阵风战机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为了这条路,石巧芳千辛万苦,终于铺就。

       第一个兴建的是盆景园,她在园内种了很多法国人视为珍稀和高贵的花木。从中国引种了一大批榆树、茶花等。有一些品种无法进口,他们就自己种,像法国人称之为“40金币”的银杏,还有苹果、五针松。

        2002年,石巧芳得到信息,中法两国元首决定要搞中国文化年,她知道机遇来了,这是建造中国园林的最好时机,“我们要大干快上!”她请当时我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法国劳工部长等参加筹备会,恰好苏州有个代表团正在法国考察,也到她这里来参观,给了她很大帮助,她给中国园林取名“怡黎园”,也列入了中国文化年的项目。她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考虑,要把园林建成既有中国式的移步换景,又有现代园林的宏阔视野。

       但是一个难题横亘在她面前:在巴黎很难找到建造中国园林的能工巧匠,石巧芳又通过大使馆,请来了专为使馆维修的工人,又到法国一些华人开设的装修公司和法国的一些建筑公司招工人,手把手地教他们工艺中的“过门关节”,总算渡过难关。石巧芳力求把园林建到最好,园子里的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水榭、长廊都是她画好图纸,到以古典园林建筑著称的苏州金山定做的,地上的砖也是在过去给皇帝御制“金砖”苏州陆慕烧制的。她还到家乡孟河寻找斧劈石放到园子里,那一条中国式的鹅卵石小道,是石巧芳和丈夫两人趴在地上一块块地铺起来的!

        听到石巧芳凭一己之力建造中国园林,法国的华人华侨很感动,在法的20个华人侨社集体捐资,在园林里竖起了一座10米高的牌坊,一面刻写“阅华楼”,另一面是“望乡石”,以解乡思,是石巧芳开着吊车亲自安装的。常州市领导到她园子里参观,并送了4块石头,石巧芳十分感动,她把这命名为“瘦”、“皱”、“漏”、“透”,布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

        2004年,在法国中国文化年活动中,怡黎园如期开园。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及夫人钱卫女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侯湘华,法国劳工部长拉舍尔、国民议会议员布丹夫人及怡黎园所在地政府官员出席开园仪式,还和苏州留园结成了姐妹园。从此,法国有了第一座中国园林。

                                                             一座中国园林,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

       怡黎园里粉墙黛瓦、飞檐重脊、漏窗回廊,充分展现了中国园林的魅力,让前来游玩的巴黎市民赞叹不已。石巧芳把怡黎园变成了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园林里触目皆是中国元素,苏州观前街买来的老物件;从周庄觅来的小石塔;长廊里还陈列着苏州刺绣。

       许多法国人被这里的花木迷住了,新华社驻法国记者王晋成,轮换离开法国时,在园里种了一棵黑松,现在已经长得很大了,造型非常漂亮。一位到园里参观的法国市民非常喜欢,常常在树前流连忘返,他实在喜爱,提出来要买回去,先生正在犹豫间,石巧芳大喝一声:“不!”

       怡黎园建成后,举办了许多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2007年,山东菏泽市送给了怡黎园800株各种牡丹,石巧芳趁势又建造了园中园“八卦牡丹园”,举办牡丹节。去年河南洛阳也在怡黎园召开推介会。法国国家顾问、原驻日本大使,带领一批文化名流到这里举办中国文化论坛。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怡黎园成了中国文化在法国的窗口,许多人都慕名而来。

       法国中、南部的外省学校,经常举办“中国一天”活动,这里是当然的首选地之一。通常他们租车上午赶到怡黎园参观,中午就在园里用中餐,下午再参观东方博物馆。在怡黎园里搞赏石、花博盆景推介活动。成千上万法国人把这里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课堂。甚至英国人也赶到这里来参观。

       这座园林也成了中国人聚会的好地方,许多活动都在这里开展:法国人拍电影、电视,游戏卡的场景、大型婚庆典礼、中国巴黎选美、中央电视台拍“中国留学生故事”也到这里拍摄、选景。

       随着影响的扩大,法国国家级的园林主人协会主管专程来听石巧芳讲中国园林,很受感动,他又带着协会所有成员来听课,中午在这里吃中餐,下午再交流。还邀请石巧芳到外省园艺博览会上去讲课,给她发勋章。她对这些法国同行说,从现在开始,不能说“日本园林”了,应该叫“中国园林”。下面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石巧芳的女儿学习十分优秀,但她一定要女儿一有稍长一点的假期,就到中国学中文,女儿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得了法国第一届华文朗诵比赛高级组冠军,法国汉文总监亲手给她颁奖。因为石巧芳永远记得父亲生前在给她的信上写的4个大字“落叶归根”。她在新城南都买了一套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家的感觉。”她的所有朋友都加入了法国籍,但她没有。

       得知常州将在2013年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石巧芳非常兴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三件事:一是爱花教育的培养;二是利用自己这些年在法国建立起的平台,推介常州和武进,吸引法国人、欧洲人来常州参加花博会;三是直接参与花博会,把自己这些年来学的知识、理念用到花博会上去。”

       石巧芳摩拳擦掌,想象着大干一番的情景,笑靥如花。(武进区侨联组稿)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