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集锦 >> 理论调研 >> 内容

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路径初探

发布日期:2012-12-31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路径初探

  石小平  陈晨

       不久前,常州市政协组织“如何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相关调研,笔者有幸参加了五次座谈会、三次研讨会,听取市、区、街道乡镇15个相关部门近5年来信访现状、原因和对策研讨。虽然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政治总体稳定,信访问题却反映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等任务繁重,现有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不适应,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本文拟根据转型期我国社会发展及社会管理方式的特点,探讨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切入点和方法路径。

       一、社会管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活多元化促使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高度国家化社会,逐步向公民社会和市场化社会转变。转型期社会管理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政府管理由“行政管理”向“行政执法”转变。现代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既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又要降低成本,需将更多事务特别是公共服务职能交由民间组织管理,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自治功能。于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方式就从“行政管理”向“行政执法”转变,行政执法成为现代行政的基本要素。民间组织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使政府体系能够通过与民间组织的信息与能量交换,推进政府体系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二,现代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个人属于特定单位,在城市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机构,而在农村则是社队。每个人因所属单位不同,具有不同身份,这就是身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国家进入社会转型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阶层,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失去单位管理和约束,当代社会正经历着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历史转型。

       第三,化解矛盾纠纷方式由“单力模式”向“和力模式”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矛盾不断增多,各类社会纠纷在内容、性质、形式、成因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特点,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也呈多元化。当矛盾纠纷呈现简单形态时,我们可以采用“单力模式”——或诉讼,或调解,或仲裁等应对。当纠纷呈现多元化形态时,纠纷化解手段的综合创新便成为必要,“和力模式”的意义主要是避免纠纷解决方式单一化,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积极作用,而对于那些专业性较强,尤其是行业系统内部的矛盾纠纷,由相关专业委员会、专家化解相对容易。

        二、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中央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列入重点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参政党应发挥独特优势,找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关注民生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反映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力度,针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职工权益、生态保护、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行职责;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弱势群体,围绕解决读书难、就医难、住房难、就业难、增收难等问题,积极为党委、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建言献策,推动问题解决。

      第二,关注社会基层。要把参政党履职的重心下移到基层,工作的视野扩大到基层,把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向党委政府反映,使基层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

      第三,关注非政府组织。参政党要适应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架起他们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为加强和改进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中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三、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路径

       参政党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回应转型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需求,明确方法路径,更加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化解社会矛盾上发挥作用,成为维护和稳定社会的“安全阀”,为民办实事的愿望才有坚实的“落脚点”。

      第一,拓宽参政议政视野。参政党要坚持特色,发挥优势,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着眼于社会公平正义履行参政议政职能。1、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识渊博并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较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活动能力的社会活动家。2、主动联系更多人文学科专家,团结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共同致力社会管理研究。3、不断探索参政议政新领域、新渠道、新方式,重点选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宏观性、前瞻性、的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延伸民主监督领域。围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问题开展民主监督。1、除通过政协大会发言和提出提案,要在视察调研或重大问题专项调查等活动中提出批评建议。通过信息、社情民意等形式,对各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2、应邀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通过民主评议形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3、通过担任有关部门的民主监督员、监察员等,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监督,促使他们正确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三,强化资源整合力度。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资源有限,归纳起来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各类特约人员,担任实职的党外干部。由于资源稀缺,更需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1、要根据成员年龄、加入组织时间、专业特长、表达能力、参与意愿来选拔推荐,建立健全人才数据库。2、要善于发现并推荐有热情、有责任心的成员,形成强有力的骨干队伍。3、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本界别的新一代代表人物,发挥本党派在特定领域履行职能的优势,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成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以适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第四,搭建自身工作平台。参政党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既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更要搭建完善自身工作平台。1、搭建理论研究平台。聚集高端人才资源、优势学科资源,研究社会发展和管理基本理论及实践问题。同时,吸纳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参与社会结构调整、矛盾化解以及利益协调等重大课题调研工作。2、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完善参政议政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序的建言格局。3、搭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平台。参政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引导和实践,开展道德大讲堂,以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养成。4、搭建政策和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发挥民主党派专家人才作用,加强现行法律政策研究,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法律政策宣传解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5、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各民主党派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既是参政议政的延伸,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多年来,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逐渐形成品牌,目前,统一战线提出打造 “同心”品牌,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指引了前进方向。努力做好社会服务,必将为化解矛盾提供帮助,有利成员了解社情民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作者单位系九三学社常州市委)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