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技术创新 有魄力有肚量
发布日期:2011-11-04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吴荷荣躲在他的小房间里,脑海里全是一台德国特乐斯特公司150挤出机的影子。就是这台进口洋机器正在让上上电缆集团生产装备部这位副经理伤脑筋。
这台机器出胶量只达到790公斤,这在正常生产做线时,就更低了。“能不能让它翻翻跟头出胶量往上蹿一蹿呢?”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他提出来的。他趴在电脑上,用“CAD”软件不停地画图纸。三天三夜想通了一条路:重新设计挤出机的锣杆。一试,推出的料达到1300公斤,而正常生产做线时,也可以达到1050公斤,比原来效率提高50%,而且降低了能耗。吴荷荣拍拍自己的脑袋,有点得意。后来,这项技术改造评上二等奖,得了1万元奖金。
前不久,他铆足了劲,又搞了一个项目:对一步法硅烷交联生产线上的一台德国引进的三层共挤或二层共挤的挤出机动“大手术”。老吴大卸八块,除了保留电机和齿轮箱,其余部分统统重新设计,这一来效率提高40-80%,还节约了能源。成功的那天凌晨,他给丁山华发了个电子邮件:“老板,行了。我要困觉了。”
这样的故事,在上上电缆相当多。负责生产工艺的工程师祝军,对生产挤出机的机头进行改进,机器的运行速度提高了90%,他灵机一动又对一系列的挤出机动手术,这个项目评上了一等奖,拿了2万元奖金。至于拿小奖的就更多了:导体工序机修工孙峰发现一条进口大拉机生产线上有一种瓷块是一个易损件,经常要更换,很昂贵,很小的一块就得两三千元,国内还配不到,影响生产。他动脑筋配上一只钢质保护套,原来几个月就会损坏,现在用了两年还在继续“服役”;设备员陈阿庚对一条已使用了七八年,部件磨损,影响生产速度和质量的生产线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恢复了老设备的青春。
再看全厂的大技改。
技改的大投入,是产品升级换代的大前提。近几年,“上上”在技术改造上不断加码,越投越多,越做越大。2004年投资1个多亿用于中压化学交联电缆的扩能改造,使“上上”3.5万伏以下的中压交联电缆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都处于全国最前列。2005年12月,投资2.5亿元建造了一幢4万平方米的特种电缆厂房,2007年5月全面投入正常生产,形成了一个行业领先的特种电缆生产基地,年产值达20亿元。2007年12月28日,投资3亿元,建造9万平方米的车间,将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橡皮电缆生产基地”。
企业由此站上创新的制高点。常常有国内外同行来参观,看到“上上”大气魄的投入,惊叹不已。
在上上电缆,还推行了一种“全员创新技改”的机制。生产设备部一位领导介绍,全员技改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能降耗,保证质量。技改项目通过论证后实施。对一线员工的小改小革,根据它产生的效益,每个月评定从A到D的等级,根据评上的等级,对员工的革新项目发放2000元到500元的奖金,直接在每月的工资中体现出来,对达不到D级的小改小革,也进行一定的奖励。年终,还要从这些技改项目中评出特等和一、二、三、四等奖,再行奖励, 如果评上特等奖就能拿到5万元的奖金。每年,光这一项的奖金就要发掉三十万元。而且,技改的成果还和每个人的报酬挂上了钩,到决定你的收入时,它就是一个沉甸甸的砝码。人人技术革新,个个发明创造,在上上电缆蔚然成风,现在,每个月全集团都有多达50项的技改项目完成,“D”级以上的达到8到10项。
技改当然也是有风险的,尽管主观想次次成功,但却也不能保证回回胜仗,否则哪里有成功的“母亲”呢?
丁山华说,“要求百分之百的成功是不现实、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只要尽心尽力了,我们就欣赏这种技改的审美情趣。”为了扶持技改的热情,集团作出一个决定,像这种情况,就由集团买单。
再思,行成于思;再改,事成于改。
[FX:PAGE] 这台机器出胶量只达到790公斤,这在正常生产做线时,就更低了。“能不能让它翻翻跟头出胶量往上蹿一蹿呢?”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他提出来的。他趴在电脑上,用“CAD”软件不停地画图纸。三天三夜想通了一条路:重新设计挤出机的锣杆。一试,推出的料达到1300公斤,而正常生产做线时,也可以达到1050公斤,比原来效率提高50%,而且降低了能耗。吴荷荣拍拍自己的脑袋,有点得意。后来,这项技术改造评上二等奖,得了1万元奖金。
前不久,他铆足了劲,又搞了一个项目:对一步法硅烷交联生产线上的一台德国引进的三层共挤或二层共挤的挤出机动“大手术”。老吴大卸八块,除了保留电机和齿轮箱,其余部分统统重新设计,这一来效率提高40-80%,还节约了能源。成功的那天凌晨,他给丁山华发了个电子邮件:“老板,行了。我要困觉了。”
这样的故事,在上上电缆相当多。负责生产工艺的工程师祝军,对生产挤出机的机头进行改进,机器的运行速度提高了90%,他灵机一动又对一系列的挤出机动手术,这个项目评上了一等奖,拿了2万元奖金。至于拿小奖的就更多了:导体工序机修工孙峰发现一条进口大拉机生产线上有一种瓷块是一个易损件,经常要更换,很昂贵,很小的一块就得两三千元,国内还配不到,影响生产。他动脑筋配上一只钢质保护套,原来几个月就会损坏,现在用了两年还在继续“服役”;设备员陈阿庚对一条已使用了七八年,部件磨损,影响生产速度和质量的生产线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恢复了老设备的青春。
再看全厂的大技改。
技改的大投入,是产品升级换代的大前提。近几年,“上上”在技术改造上不断加码,越投越多,越做越大。2004年投资1个多亿用于中压化学交联电缆的扩能改造,使“上上”3.5万伏以下的中压交联电缆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都处于全国最前列。2005年12月,投资2.5亿元建造了一幢4万平方米的特种电缆厂房,2007年5月全面投入正常生产,形成了一个行业领先的特种电缆生产基地,年产值达20亿元。2007年12月28日,投资3亿元,建造9万平方米的车间,将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橡皮电缆生产基地”。
企业由此站上创新的制高点。常常有国内外同行来参观,看到“上上”大气魄的投入,惊叹不已。
在上上电缆,还推行了一种“全员创新技改”的机制。生产设备部一位领导介绍,全员技改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能降耗,保证质量。技改项目通过论证后实施。对一线员工的小改小革,根据它产生的效益,每个月评定从A到D的等级,根据评上的等级,对员工的革新项目发放2000元到500元的奖金,直接在每月的工资中体现出来,对达不到D级的小改小革,也进行一定的奖励。年终,还要从这些技改项目中评出特等和一、二、三、四等奖,再行奖励, 如果评上特等奖就能拿到5万元的奖金。每年,光这一项的奖金就要发掉三十万元。而且,技改的成果还和每个人的报酬挂上了钩,到决定你的收入时,它就是一个沉甸甸的砝码。人人技术革新,个个发明创造,在上上电缆蔚然成风,现在,每个月全集团都有多达50项的技改项目完成,“D”级以上的达到8到10项。
技改当然也是有风险的,尽管主观想次次成功,但却也不能保证回回胜仗,否则哪里有成功的“母亲”呢?
丁山华说,“要求百分之百的成功是不现实、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只要尽心尽力了,我们就欣赏这种技改的审美情趣。”为了扶持技改的热情,集团作出一个决定,像这种情况,就由集团买单。
再思,行成于思;再改,事成于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