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牛塘镇:打造“新荟课堂” 共绘民族同心圆 |
发布日期:2025-08-26 |
近日,武进区牛塘镇新联会“新荟课堂”2025年非遗夏令营圆满收官。作为连续四年深耕民族团结与非遗传承的特色项目,今年的“新荟课堂”以“非遗夏令营”为核心环节,全新升级课程体系,融合糕团堆花、阳湖拳、锡剧、舞狮、剪纸等多项非遗技艺,为镇内各民族青少年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课堂。 四年深耕,从文化课堂到品牌IP的蜕变 “新荟课堂”自2022年启动以来,始终以“红石榴家园”创建为抓手,构建“党史学习+非遗传承+经典诵读”三位一体的课程框架。三年间,该项目已举办“56个民族心向党木雕展”“暑期安全实践课”“阳湖拳非遗传承学习课堂”等10余场活动,累计服务各族青少年超500人次,成为牛塘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亮眼名片。正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牛塘镇分会会长王成军所言:“课堂的延续,是文化传播的生动注脚,更是服务群众的初心坚守。” 非遗课程,从指尖匠心到武韵文心的传承 糕团课上,平凡的糯米面团在巧手中化作栩栩如生的瑞兽花卉;剪纸工坊里,小剪刀翻飞如蝶,传统纹样承载着美好祈愿跃然纸上;阳湖拳课堂里,少年们在一招一式中感悟刚柔并济的武德精神;锡剧体验环节,婉转唱腔与斑斓脸谱交织,地方戏曲的魅力在童声中焕发新生;舞狮课程中,鼓点铿锵,小队员们协作腾挪,让承载祥瑞的古老艺术迸发青春律动。“原来家乡藏着这么多宝藏!”一位小学员兴奋地展示着自己新学来的锡剧招式,“我要把‘高福林’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创新升级,从传统课堂到“潮”玩模式的迭代 相较往年的课堂教学,2025年“新荟课堂”的课程首次引入“夏令营”模式,通过“理论讲解+沉浸式体验+成果展示”闭环设计,让非遗学习更具趣味性与参与感。同时,通过“潮”玩模式的创新设计,为传统非遗项目注入新生活力,例如锡剧教学结合现代音乐剧元素改编经典选段,舞狮活动则设置“非遗+故事”互动环节,丰富了传统舞狮的表演模式。省级非遗项目糕团堆花市级传承人华娟萍感慨:“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出来’,在孩子们心中‘活起来’。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希望。” 下一步,武进区牛塘镇新联会将邀请锡剧表演艺术家、舞狮非遗传承人等行业专家驻课,结合“非遗进校园”“周末非遗工坊”等项目,开展“非遗小使者”评选等活动,持续深化“新荟课堂”品牌建设,通过“课堂+实践+传播”的立体模式,让非遗成为联结各民族的情感纽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动能。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A座2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