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港澳台工作 >> 内容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我和香港一同成长

发布日期:2022-07-05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弹指一挥间,香港已回归祖国25周年。这25年来,香港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不断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更让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我们走近在港生活、奋斗的常州籍市民和与常州有着深厚渊源的香港人,倾听香港回归这二十五载中,他们不懈奋斗、逐梦创业,与香港一同成长的故事。

出生于1965年的钱一平,祖籍常州。钱一平的父亲是常州人,三十多岁时去香港打拼。钱一平出生在中国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钱一平正当三十而立。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她和其他香港市民一起,逐步了解着一个开放、包容、发展中的祖国。她说,“现在香港人对内地的认识更多更广了。以前香港是外资企业比较多,不知道内地企业做得有多大、有多好。但是现在逐渐了解到,比如房地产、制造业、石油、药品等行业,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品牌来香港成立了分公司,在香港投资,也更了解了祖国在每一个方面的发展。”

随着香港与内地交流加深,钱一平与故乡常州的联系也逐渐密切。在疫情之前,她几乎每年都要到常州来参加活动。作为常州市政协委员的钱一平,积极推介常州,为常港交流献计献策,热心介绍香港的金融、保险等专业人士,为常州企业家牵线搭桥。

 

同样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85后的刘杰生与常州的渊源悠久,他的曾祖父是常州先贤——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这两句出自晚清名将左宗棠的话语,是刘国钧先生的家训。刘杰生从小便接受父亲教导,在生活和创业中要不惧困难,拥有赤子之心。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才8岁,但是从他出生开始,记忆中就刻下了曾祖父的爱国之举。

2015年,刘杰生组织刘家第四代回常州寻根问祖,沿着曾祖父刘国钧生活、创业的足迹,探寻家族历史,也更了解祖辈奋斗过的这座城市。香港的回归推动着两地经济的频繁交流,刘杰生在工作后经常香港、内地两边跑,也利用这个机会,加强身边两地青年人的交流合作,持续保持刘氏家族和常州的密切联系。


作为“港漂”一族,今年是卞淼淼到香港的第十二个年头。卞淼淼是常州人,本科毕业后前往香港大学读研,曾在香港本地社会服务机构担任社工。工作两年后,卞淼淼为了实现自己的法律梦想,辞职继续攻读法律学博士学位。

自从回归以来,香港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世界金融中心、资讯中心。“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用它的活力四射给予了在港青年无限的发展机会。卞淼淼博士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香港事务律师。

“如果说改革开放为香港发展插上了一只翅膀,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香港的另一扇羽翼。”在卞淼淼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为香港的经济、教育、就业、人文交流等方面发展提供了一座“专属舞台”。

工作之余,卞淼淼依旧热心社会活动,她加入了香港常州商会,协助香港武进同乡会在港成立,积极联络在港常州、武进乡亲加入同乡社团组织,为家乡在港青年组织各项交流活动。                                          

和资深“港漂”卞淼淼相比,90后“港漂”郑睿纯还算是“新人”,她2020年来到香港,目前在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为自己的事业争取更大平台。

令郑睿纯感受颇深的是,这几年来,一系列惠港政策涵盖了贸易、文化、国际交流等各个领域,大大加深了香港与内地的商贸合作。对像她这样的香港普通市民而言,更便利的生活、更多样的机会和内地全方位的支持提升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感、安全感。

时光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风雨兼程,香江故事写下非凡篇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香港各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香港未来更美好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