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内容

在“双循环”大局中锻造动力强劲的长三角产业中轴

发布日期:2021-11-22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高擎新思想的红色旗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掀开了“十四五”城市建设“532”发展战略新篇章,决心用国际化和数字化落实新发展理念,赋能产业中轴加快提升。

一、彰显产业发展的“常州质量”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聚力高端化发展中增创新优势。实现高端化发展目标,关键是依托常州良好的产业基础,用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常州直面产业发展中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发展动力、技术体系、体制机制等系统性变革的问题,深入探索可持续发展产业,将目前石墨烯、东方碳谷等优质项目与传统十大制造产业有机结合,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逐渐打造新的“产业地标”。

其次,常州秉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系统思维,从传统的产业项目招商的“点”,到逐渐形成上下游产业的“线”,到谋划实施一批百亿元级别的强链补链项目,形成包括数字化的总部经济的“面”,攀登新的“产业高度”。

在打造“产业地标”和攀登“产业高度”的过程中,常州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兴市和标准化战略,培育百年匠心着力提升“常州质量”。

二、“双循环”大局中锁定常州路径

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常州充分认识身处“扬子江城市群”中轴的良好机遇与历史责任,充分利用身处“一带一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交会点的战略优势,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十四五”期间提升长江产业带的整体部署,主动对接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常州落实《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制定长三角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致行动计划,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其次,应深化苏锡常等一体化发展部署,引导沿江地区汇聚高端要素,完善新兴产业生态,推动优势产业焕新,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支持苏锡常、宁镇扬等地区加强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协同培育制造领域的优势产业。

二是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上“做文章”。首先,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市场,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制造企业输出优势产能、资本品牌、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其次,充分依托现有的中以、中德等合作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欧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协作,培育国际特色产业合作园区。加快推进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新工科学院等创新载体平台等建设,逐步融入以色列以及全球科创创新网络。加快创建中德合作平台,大力引进德国优质项目、技术、人才等国际先进要素,利用常州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重要机遇,深度借鉴和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之路,推进常州工学院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办学,并举办中德论坛等重要活动。

三、用数字化变革创造常州机遇

数字化转型和变革是大势所趋,常州应分类推进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全要素赋能制造业发展,坚持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网络化推广、智能化示范并行推进。

首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千企上云”专项行动和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措施,推进分行业、分领域重点工业设备数据云端迁移,优先引导智能化设备上云用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推动企业将传统的向客户提供产品的订单模式转变为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的运营模式,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企业业务模式的持续优化。

其次,加强数字产业支撑。大力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支持建设数字开源社区。常州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与华为、航天科工、海尔等企业共建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培育天正工业、苏文电能、万帮数字能源、国佳云为等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广5G融合应用,深入推进5G智能园区。

此外,要兼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利用数字化助力制造业绿色安全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指引下,作为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常州人,秉持“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以燕子垒窝的恒心、蚂蚁啃骨的韧劲,在龙城大地锻造动力强劲的产业中轴,努力创造让历史眷顾的辉煌业绩。 

(来源:常州日报2021年11月02日A02要闻)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