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领域工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溧阳实践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市委统战部  浏览次数: 字号:【

 

溧阳市无党派代表人士联谊会 溧阳市发改委 徐杰

 

2005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围绕这一理论,各地在实现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纷纷展开探索。

溧阳地处苏南经济板块,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山水格局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比其他苏南县市更具备在江苏率先实践“两山理论”的基础条件。为此,近年来我们结合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路径,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溧阳特色的发展之路。具体体现在:

从“水库矿山”到“风景名胜”,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发展“金不换”。溧阳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的开山卖石,为溧阳带来了许多财富,美丽的天目湖也仅仅用作水源和灌溉。1992年,从溧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天目湖旅游大开发的思路开始,溧阳人久久为功,切实把“生态+”的理念运用到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坚持一张蓝图走到底,一片明丽的山水在坚守中,成为华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2017年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唯一水利设施开发类上市公司。从“水利设施”到“上市公司”,“借景生财”,绿色发展,打通了资本与资源嫁接的“最后一公里”。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从2004年开始,溧阳人逐步停止矿山的开采,合理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旅游,并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一批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成为溧阳旅游新的名片。曾经的李家园村,煤矿、采石矿等村办企业十分红火,附近矿山企业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3家,植被大量破坏。随着天目湖旅游的成功,村民们意识到绿水青山既是宜居之园,又是发展之源。为此,李家园村不惧阵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关闭所有污染企业。环境美丽了,游客自然纷纷而至。南山竹海、御水温泉两个5A级景点更是让李家园村声名远扬,李家园村也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的“溧阳经验”和“溧阳模式”也被国家旅游局推广。

过去,唐代诗人李白曾三到溧阳,寄情这方山水,发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感叹。现如今,一座座青山再也关不住那满园喷薄而出的春色,通过高铁带动,“乘着高铁游溧阳”成为大江南北旅游新时尚。2017年,溧阳接待游客17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6亿元,实现旅游总产值97亿元,占GDP总量的11.3%,全市旅游从业人数超5.6万人。

从“农村小道”到“1号公路”,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金丝带”。在溧阳的农村有一批高质量的农副产品,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溧阳三黄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溧阳青虾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也有一批有手艺的农村工匠,吹糖人、编竹篮、虎头鞋等等都是他们祖传的技艺;更有一批有故事的村庄古迹,观山村的焦尾琴遗址、虞缪村的淳化阁帖、埭头镇的中华史氏发源地等等。如何把散落在溧阳1535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间美食、工艺品、历史遗存转变成农民致富的手段,是我们一直探索的主题。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旅游公路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把300公里农村路建设成为生态公路,成为全省样板。生态公路串联起全市主要景区和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配套建设了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道路景观,赋予旅游公路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和谐之美。为了加强公路沿线和自身景观资源的融合和开发利用,沿途还设置了10处休闲驿站、15景观台、13个休憩点。

产业加速因路而富,因路而兴。“1号旅游公路”就像一条“金丝带”把深闺小村们串联起来,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我市农民开辟主要就业渠道和创业的崭新载体。溧阳松岭村位置偏僻,民营资本打造的“竹海漂流”,以前年接待游客也就几百人,通过“1号旅游公路”的串联,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人次。天目湖镇三胜村村民对此感触颇深,他们说:“路通了,农副产品出得去了;路好了,农家乐兴起来了;路美了,百姓的生活更和谐了。”旅游公路与农业、农村、农民不断融合,沿线山水风光、乡村风情不断提档升级,这条公路已经不仅是旅游1号,更是富民1号。

从“各打算盘”到“共建共享”,绿水青山成为区域发展“金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是赢得金山银山的首要条件。在以前,环境保护我们往往各扫门前雪,认为更高标准执行上级环保要求就能让水更绿山更青。但是不同的省、市有着不同发展诉求和不同的环境承载力,在对待边界共享的山水,经常就有着不同的环保措施,你不情我不愿的生态补偿,成为解决边界环保争分的暂时方法。

在以前,我们与相邻的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广德两县,也存在这些跨境环保问题。在2015年底,我们三地达成共识,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围绕生态环境共保共育、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民生福祉互利共享、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区域内一体化均衡发展,形成跨区域环境互保新思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郎溪、广德都是山水资源型城市,郎溪的石佛山旅游风景区,广德的太极洞风景区等等都是在当地有名的旅游地,但与长三角其他旅游点相比就稍逊一筹。通过苏皖合作,我们利用“天目湖”的旅游品牌,主动串联起他们的优质旅游资源。此举不但丰富了我市旅游产品,更是让郎溪、广德人民感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实惠,对环境保护的意愿愈发强烈。除旅游融合外,产业的协作、基础设施的提升、公共服务的共享等都在朝着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

合作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苏皖两省人民政府共同签订的“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两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议公报,均对溧阳、郎溪、广德三地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给予明确支持。目前三地共同编制的《苏皖(溧阳、郎溪、广德)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已经苏皖两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由两省发改委报国家发改委批复。

从“乏人问津”到“纷至沓来”,绿水青山成为招商引智“金钥匙”。愈来愈浓的绿,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湿地保护先进县(市)、世界长寿之乡……,在得到一个个重量级的招牌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迎来巨大的生态红利。在打造宁杭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征程上,溧阳全面提升生态品质,推动生态资源与制造、休闲、健康、智慧“四大经济”深度融合,产业资本瞄准生态不断涌入,不同产业在这里叠加,产生了共振。

溧阳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CATL、上汽集团、中科院物理所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近几年集聚了近50个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两个百亿项目在一年内相继开工,预计“十三五”期末将形成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全球有影响力的储能产业科创中心即将形成。在优美环境的吸引下,江苏省两大顶尖医疗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分别在溧阳成立分院,极大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为我们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提供了高端的技术支撑。在优美环境的吸引下,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达成协议,成立南航天目湖分校,不但圆了溧阳人兴办大学之梦,5000名南航天目湖校区学子,也将为溧阳带来源源不断创新创业新力量。在绿水青山中受益的溧阳正迸发出更多的生态自觉、生态活力,在美丽经济的快车道上加速奔跑……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